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5-08-17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十六篇。
读完一本名著后,视野会大大开阔,而撰写读后感则是关键环节。如果你感到无从下笔或缺乏灵感,别担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呼兰河传》的400字读后感,适合五年级同学,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呼兰河传》这本书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的小城呼兰河。当我盖上这本书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城中的人们的无知和封建迷信更引发了我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
《呼兰河传》这本书描绘了二十世纪小城呼兰河的种.种人事事:不断带来灾难的大泥坑;呼兰河年中盛事:跳大神、放河灯、唱秧歌、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以及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其中那不断带来灾难的大泥坑和小团圆媳妇令我印象最深。书中,那个大泥坑不断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人也有,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把坑填平。而那个可怜的小团圆媳妇生了病,人们又是给她跳大神,又是给她算命的,跳大神的时候甚至让她用滚烫的热水洗澡,她洗一次昏一次,昏了三次。最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活活弄死了。其实通过这两件事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知与封建迷信。大泥坑不断地带来麻烦,却没人想去把它填平;小团圆媳妇生了病,人们想了各种办法,却没人去请医生给她看病。那个时代人们的无知和迷信既让人哭笑不得,又引发了我对她们的思考。
现在,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慢慢地去掉了那些无知与封建迷信。但是那个黑色的社会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因为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使我沉浸在了那个黑色的社会中。《呼兰河传》这本书形象生动,具有讽刺意味。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小公主》。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小公主”萨拉一出生就没了母亲,于是她的爸爸把她寄养在明贞女子学校里。一开始萨拉过得很好,可惜好景不长,萨拉的爸爸去世了,明贞小姐把萨拉当做女佣来看待,但是萨拉依然保持着公主的风度。突然有一天,萨拉得到了神秘的朋友——她爸爸的朋友的帮助,萨拉又变成了“小公主”。
我觉得萨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姑娘。萨拉虽然穿着漂亮的裙子,戴着名贵的珠宝,可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吃穿住比其他女孩要好,而瞧不起她们。萨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她们,她经常嘀咕道:“我们都是女孩子,为什么有些女孩子受到大家的尊敬,而有些却受到鄙视呢?”萨拉有许多好朋友,在她当了女佣以后,正是因为她以前对朋友很好,所以朋友们才冒着挨打的危险来看她,因为她们太喜欢萨拉了。
萨拉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她善良:她会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最温暖最及时的帮助;她有爱:在她住在阁楼上的一段时间里也不忘记给那只饥肠辘辘的小老鼠一点儿食物;她大方:萨拉在她最饥饿的时候得到六个面包,也不忘和其他像她一样的女孩子分享。同样,萨拉帮助别人,她也得到了回报:自从她当时了女佣后,她的朋友就无时无刻地关心她。深夜,当她伤心的时候,朋友就会递给她一张纸巾,帮她擦干泪水;当她饥饿的时候,朋友会给她一个美味可口的点心……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2、 跟同学发生矛盾,要反省自己;
3、 尊敬师长,关爱比自己弱小的人。
让我们也像萨拉一样,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吧!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我们的童年,都是与众不同的。自从我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后,让我对萧红的童年产生了好奇,好奇心驱使着我仔细品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童年时与祖父在园子里,一起玩,一起下地干活,充满了乐趣,童年过的无忧无虑,但有一些人却被命运安排着,过着平凡的日子。
文章中悲惨的人有很多,但我觉得最悲惨的人是团圆媳妇了。活泼可爱的十二岁的小姑娘。却当了童养媳,遭到了婆婆的恶毒得打骂,以至于生病,她的婆婆不请医生,却用当地的风俗:赶鬼,热水汤驱鬼的迷信方法,想挽救她,然而,静静地迎来的却是丧命黄泉。悲剧一次一次的发生,让我越来越来为团圆媳妇担心。
让我映象最深的是作者写花园的一段: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的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有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写出来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
茅盾说的对极了,《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星期六,抱着一叠从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走进书中与人物对话。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国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直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呼兰河传》,我把这本书放在最后的阅读中,带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个午后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偱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人生。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过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人们说拆墙,有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啊!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是美好的,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长河里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在萧红眼里也应该是这样吧!
《呼兰河传》就是讲的作家萧红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符号像一串红辣椒一地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抒发了她温暖的回忆,来慰藉着自己孤独的心灵。
她写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对她很凶,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但祖父对她很好,她喜欢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待在小院子里,和祖父、昆虫一起来玩,祖父还经常教她学知识,在祖父的院子里是快乐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里的这段时光也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她笔下一个个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从小没有父母爱,虽然有祖父爱,但祖父死后,也就没有人爱了,一直孤独寂寞。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时光,有家人爱,还可以学习,和萧红比,我们太幸福了,但有时还不珍惜。动不动就和父母吵架,不认真学习,太不应该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幸福生活。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读了女作家萧红的大作《呼兰河传》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在这本书里,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书中有一处情节最令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最令人惋惜的便是那团圆媳妇了,她不过才12岁,长了15岁的个子,整天被人说三道四,而她的.婆婆竟然相信了别人的话,认为那团圆媳妇是“妖精”必须好好调教。于是他每天都要打、骂团圆媳妇。团圆媳妇最终被打出了病,她的婆婆倒也愿意出钱为她看病,请人跳大神、驱鬼。最后,还把云游道士请来了,但团圆媳妇最终还是死了。这不禁令我感慨:那时候的社会是多么愚昧啊!在我们看来,什么跳大神、驱鬼、云游道士都是骗人的,可见那时的社会是多么糜烂啊!再看看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没有不平等,没有战争……
《呼兰河传》我读完了,但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书中,停留在那个灰暗的社会里。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人看到了一种悲伤、苦闷的社会现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我最感动的是祖父对作者的关爱之情。
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想想平时,在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帮我分析问题,引导我解决问题。有时,他们为了激发我学习的热情,还会故意说一些不懂的题目,让我解释给他们听,逼得我要去。有时,我们一起听“喜马拉雅”上的故事,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和道理,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于生存、勤劳、善良等方面的见识,明白了勤学苦练、自力更生、和谐相处所带来的美好,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盲目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不会多问个“为什么”的不良习惯。
书中讲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及故事,虽然他们很多的想法和做法我不理解,但我还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快乐,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生活的不容易。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经历。这位女作家笔下的《呼兰河传》,使我感触很深。
这是一本书,一本不普通的书,它的韵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开始时,它给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来越久,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亲是位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化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觉得萧红是个很悲哀的人,在她逝世的前一年完成了《呼兰河传》这本著作。
因为萧红接受过新文化,她回到城里时,看到人民们的无知行为,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可怜和想嘲笑他们的心情。因为这样,她在城里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朋友就是她的祖父。后来,她的祖父也去世了,她在城里真没有一个朋友了,真是有些可怜!说到人民的无知,书中一开始就写到在城中有一个大土坑,经常淹死家禽,有时也会淹人,有人说把院墙拆了,有人说种树,可是就没有一个人是把坑填平的,这就是体现了人民的无知。《呼兰河传》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实实在在的,反倒有些幽默。书中描写了萧红的祖父,作者利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她与祖父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严厉的.父母亲,只能在祖父那里获得温暖,自由和满足。我觉得还有一件有趣的呼兰河城里特有的一种仪式,那就是跳大神,大神旁要有一个二神,如果遇到坏的二神,大神就要骂病人,被人神骂是非常不吉利的。
这就是《呼兰河传》,有趣吧!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昨晚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呼兰河传》。这本书被著名作家矛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萧红用灰色、轻松和真实的笔调描绘出了她小时候在祖父家呼兰河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在萧红的笔下,我看到了萧红和她那和蔼的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看到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质生活的原始落后的生活环境,过着清贫安康的日子却又摆脱不开封建迷信的影子。
但让我尤为深刻的画面就是: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让我感到愤怒,一个还处在天真无邪年纪12岁的姑娘被老胡家因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行为活活折磨死了,又是挨打,又是被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终究扛不住这般折磨,在最青春的年华告别了这“没人情味”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还沉浸在这灰色的画面中。但又反观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更应该学会生活,懂得感恩,内心存留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美好(正如萧红和祖父的感情一样)。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呼兰河传》是萧红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中具有诗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单调的。一些文章的开头,往往提到“荒凉”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的确,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单调。有人说:“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丽而骄艳的玫瑰。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错,童年令人难忘,即使想忘记,却又舍不得。萧红的童年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她天真烂漫的背后,隐隐地透露着一种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亲在她八岁时去世;父亲对她十分冷淡;祖母对她毒恶;只有祖父,对她无限喜爱。因此,作者描写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话便是“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时,十分快乐。比如祖父发现作者铲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问,作者则说是谷子,还拿来一个真的谷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却只有两个地方玩,园子和储藏室。园子里每年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储藏室里翻来覆去也只有那么几样。有时,祖父有事,也就没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认为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园里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欢《呼兰河传》,寂寞是它的基调,然而《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一首叙事诗,一幅五彩缤纷的风土画,一串凄凉的歌谣……”这是现代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942年,经历过坎坷的女作家萧红去世。她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年轻时生母去世。她的继母对她漠不关心,她的父亲全职顽固。只有她的祖父最爱她。走进《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自由地玩耍,为人们的迷信感到悲伤,各种各样的人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 小学范文网386h.Com爆款精选:
- 呼兰河传读后感左右五年级 | 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 | 呼兰河传读后感 | 呼兰河传读后感作文 |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 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祖父的花园是萧红的小天地,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玩,没人会管你。读到那里,一幅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女孩,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植物在花园里生长,我的祖父高兴地看着那个女孩。多么美丽的当地画啊!这不是一个孩子向往的生活吗?但这个小镇也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可怜的`小团圆媳妇,有二伯,都赢得了作者的同情。小团圆媳妇,从一个活泼美丽的女孩,到一个病人,到被一家人折磨死。但她的婆婆并不认为她在折磨她,而是对她好。二叔是个孤独的老人,他三十多岁到张家做长工,六十多岁还一贫如洗。他性格古怪,老厨师也因此嘲笑他,孩子们骂他,笑他,这不是那一串悲伤的歌谣吗?
“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我的祖父以前住在那里,但现在我的祖父被埋葬了。”除了我的祖父,这个小镇上没有什么可以让萧红怀念的。19岁时,她离家出走了。最后,她写下了对童年舒适生活的怀念。她无法忘记场景、人和爱。即使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她仍然记得祖父和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这本书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乡土气息,让人读完后充满余香。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本书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这里的村落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乌云密布,除了灰暗别的毫无色彩。这里的村民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后淡淡地离开,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应社会,但天意到底是什么?他们却无从知晓。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封建,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这是多么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她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地被卖给了胡家做童养媳。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烧红的铁烙她的脚心……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认为,这样抽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帮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轻轻地合上《呼兰河传》这本书,不自觉的悲从中来。我真为这里面的人感到悲哀,他们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从来没有任何变化,生活中也没有色彩和花样。周围的人又是那么冷漠和遥远,每个人之间仿佛都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这样压抑的环境怎么能生活下去呢?这样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麻木的心灵……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火烧云》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曾经让我们无比着迷。还有那篇《祖父的园子》,俏皮可爱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厚的祖孙情。他们都出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这本书时,书中描写的人物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我,小城里病态的愚昧的风俗让我愤恨,而这愤恨之后,又是“不得不”的可怜和同情……
小团圆媳妇的惨死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她长得太高、吃得太多而被街坊们说“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婆婆就要严加“管教”,当她被婆婆“管教”成病的时候,不但婆婆愿意花钱为她治病,而且街坊们也热心地给她出主意。但他们所谓的给她治病,其实就是请来各路大神,用各种偏方,最后致她于死地。一个活生生的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就这样被一群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人给活活折腾死了。到底谁该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负责任?是她的家人?众街坊?还是那些大神?或许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流传几千年的风俗和习惯。我常常在想,谁能救救她,救救她们呢?
当然,书中也不全是消极的,被人当笑话的磨馆冯歪嘴子,他在妻子难产死后,以顽强的毅力抚养孩子长大。
《呼兰河传》与鲁迅的许多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国民的愚昧、迷信、自私、麻木,呼吁人们反抗、觉醒、变革、进取。联系我最近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我终于明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他们在寻求中国之路时,为什么首先要去启迪心灵、开启民智;也明白了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开启民智的一剂猛药。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一共主要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由多个小片段组成,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描写20世纪20年代呼兰的人或事,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真实又悲哀的封建社会的状况。
小说整体给我的感觉是美与丑的碰撞,优美抒情的文字中流露出悲伤与无力之感。小说开篇首先对呼兰河小城的环境和风土人情做了一个细致的介绍,即使只是描写了一个非常简单常见的人民生活场景,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作者的讽刺之意。例如这一段描写
利用平铺直叙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而这劣根性延续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类似事件发生。尽管如此,作者并非一味的讽刺批评,也描写了人们可爱淳朴、善良勤劳的一面,塑造了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小团圆媳妇,这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在男女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本就十分悲惨,而小团圆媳妇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同为女性的她的婆婆、妯娌和街坊邻居而死,荒唐、讽刺却又让人不得不承认的真实。
此外,众所周知,萧红同鲁迅的私交甚好,不知是不是受其影响,我在萧红的笔下也看到了许多鲁迅的影子。如鲁迅笔下有知名的“百草园”,而这里有“我”最喜欢的“后花园”;死了儿子的王寡妇与祥林嫂的遭遇相似,两个人物的设定皆是为了突出当时社会中人们的麻木等等。然而,我认为相比鲁迅,萧红的《呼兰河传》则更有一种女性的细腻,它常常在很小的一个点上打动人心,引人深思。
在我看来,尽管这部小说以孩童的视角来叙写,其展现的东西是纯粹的,描写语言是轻快的,甚至某些部分是引人发笑的,但这仍然不能改变《呼兰河传》是一部悲剧的事实。
◈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呼兰河是中国旧时代的一座普通的小城,住在那里的人过着“荒凉寂寞”的生活,在他们眼中生活的最大意义就是安静地活着,然后安静地死去。小说中的团圆就是这样一个听天由命的人物。她想活下去,却被害死了。到底谁是杀害团圆的凶手?
小团圆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只有12岁。“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但是街坊邻居们和她的婆婆对小团圆媳妇并不满意。他们看不惯如此大模大样的团圆媳妇。就此婆婆开始了对小团圆媳妇的管教。她用极其毒辣的手段对付小团圆媳妇,每天打她八顿,骂她三场,把她的大腿拧得青一块紫一块……
没有一个好心的邻居出来劝阻,直到哭声没有了,婆婆说小团圆媳妇被鬼替身了,偏偏这时候好心的邻居们纷纷跑出来了。有人主张给她扎个纸人做替身、有人主张在她脸上画个花脸……在这些“好心”邻居的倡导下, 小团圆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婆婆请来了大神。命令小团圆媳妇当众脱衣,赶来围观的人山人海,婆婆抱住小团圆媳妇,撕掉衣服,直接拿开水从头上往下浇。小团圆媳妇不停地挣扎。围观的人并不关心她的死活,只是觉得没白看一场热闹。
明明是旁观者不正常,正常的人却被当作了病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好心人”都是害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但是真正杀害她的是人的冷漠。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镇子的问题,甚至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看看如今开放文明的社会,为了蹭个热度,抱着键盘侠的心态敲着键盘,隔着屏幕对别人指手画脚,我们又比《呼兰河传》里邻居好到哪里去呢?
- 我们精彩推荐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年级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呼兰河传读后感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