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神奇的光教案

发表时间:2025-01-22

神奇的光教案(热门4篇)。

神奇的光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设计此活动,旨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创造的同时,发现有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磁能。

2、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和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好奇心,产生探索欲望。

4、通过对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采用的科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探索发现法。

活动准备:

幼儿材料:

双入电池盒、电池(电池属于公共材料,之后每节课都会用到留下或下次带两个新的)、铁钉、回形针2个、鳄鱼夹2个、漆包线

教师材料:

同上、两块磁铁

实验步骤:

1、将鳄鱼夹穿在电池盒导线上

2、将鳄鱼夹与导线相连

3、用砂纸将漆包线两端打磨好

4、将漆包线如图缠绕在钉子上

5、用鳄鱼夹夹住漆包线被打磨的地方

6、安装电池,用钉子吸引曲别针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儿歌:小小磁铁真神奇,喜欢就把你抱起。磁铁磁铁碰一起,请你分清南北极。

2、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磁铁到底喜欢什么?幼儿开放性思考并回答,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磁铁都喜欢。

3、什么是磁铁的南北极。

(通过试验引导幼儿验证磁铁的南北极。用有标明两极的磁铁,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判断。用绳子绑住条形磁铁中端悬挂起来,静止时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因为地理的南北极是地磁的北南极)。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引导幼儿怎样使铁钉产生磁力?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办法让铁钉产生磁力?认识各种材料,并进行说明。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和自主探究使铁钉产生磁力。了解铁钉通电能产生磁力。

(2)巩固电池正负极知识,并进行安装。(我们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正极和负极安装正确才能发电。)

(3)怎样使钉子通电,引导幼儿组装串联电路,(利用串联知识:串联电路。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教师组装步骤:先将铜丝缠绕在铁钉上,然后将铜丝两端各穿入鳄鱼夹,两个鳄鱼夹分别与将装有电池的`电池组两端连接,用通电的铁钉吸引回形针进行试验。

(2)将通电的铁钉试一试,观察铁钉是否具有磁力。

(3)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幼儿一起来感受电能产生磁的科学知识。

(4)幼儿自由探索,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三)互动课堂

1、根据互动课堂问题进行提问:

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面哪种情况可以抓到莱克。(幼儿观察画面,根据串联电路的知识找出正确答案。)

2、游戏:小能手

幼儿制作的小磁钉可以吸起哪些物品?在教室自由寻找,自由试验。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能吸上更多的曲别针?

(五)总结延伸

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有关。(用4节和8节电池试试看。)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保护并发扬儿童好奇、好探索的天性,不仅给儿童一个富于童心、童真和童趣的童年生活,还要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回忆。

神奇的光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神奇的光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神奇的光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磁铁每人一块

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

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

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

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1、互斥

2、相吸

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

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三、活动延伸

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