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蛙》有感150字范例

发表时间:2022-04-07

莫言的《蛙》是一部描写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的大作,为什么说它是大作呢?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嘛!这本书,我用了大概两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内心五味具杂。

姑姑真的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她由一个普通的烈士子女,变成一个人们心中伟大的白衣天使妇产科医生,姑姑用她的青春接生了几百万的孩子,给整个东北乡的孕妇及家庭带去了安心、幸福,减少了痛苦。但当国家政策计划生育下达时,姑姑又是那么的残忍的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魔鬼!作为一名农村妇产科医生,必须要站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线作战,为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了高密东北乡无一例超生,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姑姑都勇往直前。为了执行计划生育任务,身怀六甲的王仁美死了、临近产期的张拳媳妇死了、临盆难产的陈鼻媳妇王胆死了......姑姑一生接生了几百万的新生儿,也亲手扼杀了几百万的小生命!几十年过去了,姑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姑姑的一生也将走到了尽头,姑姑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张拳砸破脑门的木棍,姑姑勇往直前,张拳退后了;面对耗掉大把的头发,姑姑昂起头颅,哭了。连死都不怕的姑姑这一生唯一害怕的就是蛙!因为蛙的叫声呱呱就像那些被姑姑扼杀的婴儿的呱呱的哭声,这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寒而栗啊!晚年的姑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她永远不会忘记张拳媳妇对自己说:万心,你不得好死!;王仁美对自己说:姑姑,我冷......;王胆对自己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蛙》以姑姑的一生作为写作主线,早年的姑姑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而晚年的姑姑信命!读完了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精选阅读

最新:读《森林报》有感150字范例


读了森林报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森林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知道了原来森林中也有父爱和母爱,鸟爸爸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惜惜生自己与比自己强大的鸟搏斗。还告诉我们鱼在产卵时期是不可以捕杀的,在鸟群从南方飞回来时,森林里就热闹了,可是森林

中总是有喜有忧,有些鸟就担心受怕,怕被别的猛兽吃掉,森林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读《借钱》有感150字


最近读了朋友的一篇日志借钱,原来才发现现实生活中老人的言语都是经过时间的验证,我还是活在理想中的我,没有发现现实的无情和残酷,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篇日志的时候都会很有感触。

也是一则关于借钱的事情,朋友急用钱,钱不多,是我理解范围内能够接受的,没有当场答应,只是说你嫂子管钱,我要回家问问她;回到家中问了家人,家人并没有说不行,只是给我出了个题:给你身边十个你觉得熟悉可能借钱给你的朋友打电话,我们以一千块钱为限,10个中有五个或者五个以上朋友借钱给你的,家里就同意把这一笔钱拿出来给你。我觉得这还不简单,于是在家人的监督下,开始了我的一千块钱电话之旅

从第一个电话开始,我越打越心凉,,十个电话中有三个有意向借给我钱,我很有把握借钱给我的朋友没有借给我钱,这其中还包括我曾经借钱给的朋友都会拒绝借给我吃一两顿饭的钱,让我的心是抓凉抓凉的,我不服气,我觉得平日里我这个人说话不咋的,给朋友办事还是真心实意的,于是开始向外围的朋友打10个电话,结果20个电话中,只有5个人愿意借给我钱,我终于彻底服气了家中人的话,原来现实中的我还是活在理想中的我,却没有发现世界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点一点的变化,在应对外部环境的时候,自己却在迷失自我......

精选:读《天鹅智斗狐狸》有感150字范例


天鹅妈妈为了防备狐狸,就打造了一间小铁房子。狡猾的狐狸却绞尽脑汁想吃掉小天鹅。

但是天鹅妈妈很聪明,说自己家的房门坏了,要狐狸从窗口吊进来,天鹅妈妈放下系了活结的绳子,把狐狸吊死了。

在这个故事中,天鹅妈妈用自己的聪明战胜了狡猾的狐狸。

读《怪老头儿》有感150字范例


读了孙幼军的《怪老头儿》,感到里面的怪老头真是奇怪.叫\他怪老头真是一点都没错.

且听我讲一讲他的怪处吧!

他能把房屋放进中袋里带走,而且里面所有的家具都可以叠巴叠巴的折起来.连镜子也不会碎掉.他最怕打针吃药,生了病,吃几个饼就好了.他还可以把别人的鼻子,耳朵摸下来.他还可以将自已和赵新新变成小老鼠,到老鼠的王国里好好游玩一番.别人肚子疼,没人告诉他,他反而知道人家肚子疼.

怪老头可真怪,我也喜欢这本书.

读韩寒《青春》有感150字


韩寒的书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对于很多社会事件,我们往往也有和他类似的观点,只是没有说出口或因为诸多原因无法说出口,而韩寒这么多年来依然坚持着观察这个世界,对一些事件口诛笔伐。就凭借韩寒多年来的始终如一,我觉得做到这点也是很难的。

我和韩寒几乎是同龄人,至少都是八零后。知道他的名字是我读高中的时候,当时他一度很火,我记得中央电视台还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印象很深刻。节目里把他和那些所谓的三好学生邀在一起访谈,现在想起来有些可笑,三好都是我们人为订的标准,那些所谓的三好最后都远走异乡,谁还留在了中国。反倒是韩寒,一直留在内地。我看过他的《三重门》,那是我们那时候很重要的一本青春小说,曾经红极一时。也许韩寒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就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让我们能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发泄口,帮助自己倾吐不快。

我只希望韩寒能坚持做自己,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