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质通鉴(汇编)

发表时间:2021-09-07

今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姑姑给我网购了一套书,我和好朋友兴致勃勃地去快递箱取了书,以最快速度跑回了家,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手里拿着沉甸甸的箱子,不住的想: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书呢,是谁写的,内容会不会有趣呢?到家之后,我打开箱子一看,资治通鉴四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我一看,顿时没了兴趣,觉得这种书肯定很无趣,直接就把书扔在了沙发上,妈妈见了,说:怎么直接走了?看看呗!我回答道:我一会儿就看。说完就头也不回的和朋友们玩儿去了。大概四点多左右,来玩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离开了,妈妈坐到沙发上,问道:看一看吧,我刚才看了几篇,这种历史书挺有趣的,而且上面写的是‘少年读’因为是给你们小孩子看的,所以故事用更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会让你一看就会上瘾的。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我有点将信将疑,即便我有一百个不愿意,我还是打开了书本试着读了起来。

我本以为会晦涩难懂,结果没看一会儿,我就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的故事十分有趣,讲的都是一些历史小故事,每本有五十个小故事组成,一共有四本,每一篇都不太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生动地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而且,每个小故事结尾,都有一个读史明智慧的区域,用来总结这篇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对我理解故事有了大大的帮助。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忘记了时间,妈妈喊我吃饭几次,我都没有注意到,妈妈还说我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她很为我开心呢。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它不仅让我从中明白了道理,还让我记住了许多新成语呢!

少年《资治通鉴》第一册,其中一篇故事,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故事的题目叫李牧破匈奴,现在我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听。李牧是赵国的将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入侵,他深知战乱之苦,更能体会到将士们远离家乡和亲友的无奈。他每天都让士兵们吃得心满意足,训练也很严厉,他明确表示,当匈奴入侵时,不可强攻,所有人把牲畜和物资撤到堡垒中,就这样,每次匈奴入侵,士兵们都能及时撤退,几年下来,兵力和物资上的损失都很少。匈奴人得意极了,认为李牧胆小如鼠,不敢应战,只会当缩头乌龟,赵国的一些兵士也觉得主将没有魄力,悼囊王多次传旨责备,李牧依旧我行我素,后来被唤回朝廷,被别人接替职位。

后来几年,每次匈奴人入侵,新将领就率兵迎击,结果一次次失利,损失非常惨重,使周边的老百姓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悼囊王这时才明白李牧当年的用心,派人请他复出,可李牧闭门谢客,在悼囊王的再三坚持下,李牧只好同意,但这一次他提出了条件,要求悼囊王允许按照他以前的军规行事,悼囊王答应了,李牧重回边境后,依旧按照原来的军规行事,几年下来,匈奴人几乎一无所获,可他们始终认为是李牧怯懦,不敢应战。许多驻守边防的官兵都表示,希望能与匈奴人大战一场,李牧认为现在的边防军确实具备实力,是时候进攻了!他精心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五万获过赏封的勇士,十万精于骑射的士兵每天进行作战训练,当天,匈奴人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部分人马丢弃给了匈奴。匈奴人不知有诈,看到赵军屡屡败退,趁机俘获了几十人,接着,单于亲自率领大军进犯边疆。

李牧布下兵阵,将匈奴人困在了阵里,自己则率领十万精兵左右包抄,一举斩杀了十万多匈奴兵马,随后乘胜拿下了代地以北的区域,攻破了东胡,单于率领残兵败将连夜逃跑,自那以后,匈奴人很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感到佩服,李牧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生活上,他照顾下属,但严格要求军队纪律严明、一丝不苟,面对敌强我弱时,李牧懂得审时度势,不逞一时之勇,有勇有谋,所以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看《资治通鉴》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上的一些故事,从这些故事里也能明白很多道理和智慧。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我一定要把《资治通鉴》四册全部看完,了解更多有趣、蕴含智慧的历史故事。

小编推荐

推荐:《资治通鉴》读后感范例


《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看了《资治通鉴》的楚霸王自刎乌江。它讲的是刘邦追击项羽来到固岭,商定与韩信、彭越汇合,可到日期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来,刘邦很着急,最后将韩信和彭越封王以后,两人立即支援,几面合攻项羽,项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容易逃到乌江边了,却迟迟不渡河,手拿短兵器与刘邦作战,砍了几百人,自刎而死,刘项两家的争夺也就以刘邦胜利而结束了。

可刘邦为什么会胜利呢?以前是项强刘弱,刘邦为什么会扭转战局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招募人才,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还舍得拿钱,当时赏张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项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妇人之道,他看见士兵受伤甚至会流眼泪,可将领有功他又迟迟不肯封赏,所以人们才会默默离开他,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给韩信封为大将军,项羽却只是对待他像对待一个小兵一样,从不听他的意见。

刘邦年龄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足足比项羽大了二十四岁,他还有长者的风范、没有杀秦王子婴。

但是刘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爱破口大骂,萧何去追韩信时他回来就对萧何破口大骂:那么多好将领你不去追,便去追一个韩信直到萧何解释后他才止住。

总之,刘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应该留名千史。

《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相信每个选《资治通鉴》这门课的初衷是对于历史有强烈的好奇心!历史的魅力不单单是因为它悠久,而主要在于它的智、理。《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书,司马光花了十年的时间编写成功。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我们并不能从区区的几堂课或是几段视频出看出它的真谛。我们从中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只能慢慢的去咀嚼和消化。

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行为过激的伍子胥鞭尸泄愤,一夜愁白头,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有名的战术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韩信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这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

总之历史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深思,不单单只是看!应该学以致用,结合历史中的道理,深析兵家将者!用人之道,如何提升领导力,如何知人善任等等。

《资治通鉴》读后感500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赏,命他继续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唐德宗开始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

精选:《资治通鉴》读后感范例


《资治通鉴》读后感300字

提起《资治通鉴》,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告诉你吧,它是一本历史故事书。由于我热爱历史,妈妈就在我过生日时送了我这本书。

它的封面有四个深红色的大字《资治通鉴》。除外就只剩下那一片草地和那几个栩栩如生的、正在翩翩起舞的古代陶制品了。书后还有大约五百字的简介,方便人们来了解它。

有人说:外表美无用,需有实际效果才行。我给大家说一说它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吧!它主要讲了古代的故事和人物,如:《三家分晋》、《三顾茅庐》和《孔融让梨》等。整整一千四百多年中所发生的事情都被它讲了出来。如果你想查古代故事或人物,只需打开《资治通鉴》,答案就会立刻呈现在你的面前。

有一次:妈妈问我三国时期的小霸王是谁。我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最后还是在我的宝贝《资治通鉴》中找到了。从此我更爱《资治通鉴》这本书了。

《资治通鉴》真是我的好宝贝!

《资治通鉴》读后感300字

《通鉴》从魏、赵、韩三家分晋开始编年叙述,到五代结束。在司马光眼中,这是一个周道衰落,纲纪败坏的年代,三家能够堂而皇之位列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司马光借此欲阐述的是一种正统儒家的正名理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就是这种理论的核心。君臣之位,如天地不可易位一样牢固。所以,虽然微子有德,他不能取代纣这样的暴君;虽然姬重耳功大,死后不能隧葬;虽然齐、楚、晋、秦势强于周,不敢轻易取而代之。在柏杨先生眼中,这种极端的传统就是一种反动,,在历史的潮流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强权羞辱。而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恰恰需要这样的一种礼教和名器。混乱的价值取向,拜金的社会潮流,贫瘠的文化涵养,道德底线崩溃,导致国人在人生观中太需要一种共同的正统的思想来领导,并且给所有人以福祉。今天,西方文化占据着主流,接受的成本低,回报高。不要怪国人崇洋,而是名不正则民手足无措。

《资治通鉴》读后感300字

我最喜欢《资治通鉴》这本书,里面内容丰富,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赞扬了许多风流人物,读了这本事,让我受益非浅。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不少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便命名为《资治通鉴》,这就是《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全文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生动记载了136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其中《将相和》令我深有感触,讲了蔺相如安全把玉壁送还给赵国,赵王很器重他,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要找机会给相如一点颜色看看,相如出门办事,总躲着廉颇,人们问蔺相如:你为什么怕一个老头子?。相如说:秦王比廉颇厉害,我还怕他,我是为了国家利益为重,秦王之所以不打赵国,是因为文将有我,武将有廉颇。这句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很感动,背着荆条到相如那里请罪。这则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要先为国家利益,后为私人用情。

推荐:灯光(汇编)


郝副营长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有多好啊!课文《灯光》郝副营长正是靠着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

是啊,理想是人生打一条指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可是,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有自己远大的梦想呢?只不过是整天吊儿郎当地,眼睛来了,心没在,不知是在来的路上,还是在家呢?有的人说,还不是老师逼迫的要读书。可学习好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少学一点儿都亏。

就在前不久,我与梦想就是不可能。上一秒刚上课,下一秒我就期盼下课。感觉每一天都是煎熬,上一天学,就像上一年学一样。放假了,也只顾着玩,早把老师的话语抛却在脑后。难道我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吗?突然间,我又想起了郝副营长的那句话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有多好啊!顿时觉得自己羞愧不已,我捂着脸叹息,叹息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就像时光给了我一个我不爱吃的大嘴巴子一样,我瞬间清醒了:为了我忘却一时的梦想,我应该努力了。是啊,时间一眨眼匆匆就过去了。

现在,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了,新的生命也在破土而出,让我们化身成为一个个大聪明,带着自信、带着勇气、带着希望、带着郝副营长对我们的那份希望向试卷,工厂进攻吧!这就是我的灯光,读后感。

推荐:长大(汇编)


我是一个河南人,是从小吃着红旗渠的水长大的,听着青年洞的故事懂事的。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

这个寒假,我真的来到红旗渠了。在那次旅行中的我与记忆,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我兴奋至极。

爬着一个个台阶,顺着一处处栏杆。望着那碧绿的水,真是感慨万千啊!水之上,则是险峻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绝壁。

走了许久,来到了青年洞。望着刻着青年洞背后的山壁,显然经过了岁月的冲涮,蕴含有古老沧桑之美。我们林县人便是靠这个洞的开凿而吃上水的,想到这儿心中不禁酸酸得。坐上游艇,穿上救生衣,开始进入青年洞。里面灯光很广,全是钟乳石,加上灯光之美,可谓美轮美奂的洞景,让我陶醉其中。

里面很潮湿,很阴冷。让人感到苍苍凉凉的美,清爽而至的美。

玩完水,接着就要游山了。

开始上一线天,台阶很陡,没有栏杆,但两面有山壁。宽窄只容得下一人。途中,我时不时抬头向上看,在狭窄中有一条蓝蓝的缝隙,那便是天。啊!书中常说一线天,今日才领略其壮观,这是在书本中体会不到的。

上到半山腰,看到一处石碑用逮体字刻着山魂二字,有种莫名得雄伟涌上心头,占据我的心灵

上到顶峰,望着下面一条条冰道与绿绿的田野,让人发抖。顿时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占据我的心灵,我感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惟妙惟肖。

接着来到虎口崖、龙头山这是河南工人打造的世界奇迹。在路上不断看到稻草席,这就是以前工人们睡觉的草席。是他们的出生入死才有了我们今天大饱眼福的机会。我顿时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便吃不到水,我心内由衷的感谢他们。

最后下山。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坐索道,这种感觉与等车没什么两样。坐上索道,心里很紧张,总怕掉下去,很快便习惯了。

又重新回到山脚,望着背后的崇山峻岭,不禁有些舍不得,我轻轻的说:再见了

推荐:乒乓小将(汇编)


老爸,陪我去练球吧!正反板颠球!话一出口,爸爸就向我投来了惊异的目光,仿佛我是外太空生物似的。

让我重新燃起练球信心是它《乒乓小将》。它讲述了两个曾是多年宿敌的热血乒乓球教练岳峰和刘浪,在选拔、培养乒坛新星时发生的故事。开始两人出现分歧,刘浪决心用自己的训练方式教导学员,用实力回击盛气凌人的岳峰。刘浪和学员们无惧伤痛,挥洒汗水,一次又一次地和自己较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终于赢得了苛刻的岳峰教练的认可。

《乒乓小将》吸引我的不仅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有那一群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乒乓小将身上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他们的面前,我真是相形见绌。

我开始学乒乓球时,一连几节课老师都让我们练习执拍颠球。胶面颠球,板面颠球,双面交替颠球。没想到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手腕在反转球拍的时候总是控制不好拍的平衡,导致小球东逃西窜,累得我狼狈地满场接球。当其他学员接二连三地成功交替接球十个以上,我呢则像蜗牛漫步,进度甚缓,我着急啊,觉得自己好丢人!于是憋着一股劲儿继续练习。一节课过去了,我最成功的一次是交替接球9次。9次,9次,它就像一个魔咒,我使劲浑身解数还是被它冷冷拦下。我感到自尊心遭到羞辱,一气之下就不肯再学习了。

儿子,不错啊!正反面交替接球超过9个了,破除魔咒,可喜可贺啊!重拾球拍的第二天,爸爸拍着我的肩膀微笑着对我说。那一刻,我只觉得自豪感在撞击胸口,它们宛如脱缰的野马,迫切地想挣脱我的身体向全世界宣告,我,成功了!

当我再次从书架上取下《乒乓小将》,封面上那个双眼笃定,挥舞着球拍的少年正与我对视。他仿佛在说:你真棒!而我却想对他说:谢谢你!教会我坚韧!

推荐:《地心游记》(汇编)


这本书主要说了利登布洛克教授与自己的侄子向着地心探索旅行的故事。他们在一路上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如:缺水、走失、迷路等等,但他们并没有畏惧,勇敢地冲了向前方,并且在地心经历了一段惊险的历程。其中有一段让我的印象极其深刻。我觉得热的透不过气来,累得快要瘫倒了。确实,我有几次挪不动脚步,险些摔在地。我叔父和汉斯也只好停下来,尽可能地鼓励我,给我打气。我已经察觉到我叔父也疲惫不堪了,口渴得要命,他正咬紧牙关忍受着疲劳和缺水带来的痛苦。虽然被巨大的困难暂时压趴在了地上,但利登布洛克教授和阿克塞尔很快爬了起来。

看着他们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无比敬佩,脑海中浮现了一件事情。

记得上一次体育考试,内容是400米长跑。听到这个项目,我们全班同学都叫苦不迭。平时跑400米的慢跑都累得气喘吁吁,更别说是限时的跑步了。我的学号不是很靠前,所以我看见了许多人的伤亡情况。有的跑完肚子疼,有的跑完上气不接下气,在一边坐着喘气,还有的同学跑完之后直接躺在了地上,一声不响,到下课才起来。目睹这些,我被吓得心惊肉跳。终于轮到我了,经过观察,持久战的战术最好。那就是,先不用尽全力,不用飞速,使出中等的速度,否则最后肯定会跑不动。由于战术的采用,一开始我是倒数第一。但很快其他同学跑不动了,我却一直用匀速跑步。可是就算我一直在中速奔跑,到了最后一圈时我也累得不行。我感觉自己的脚似有千斤重,抬都抬不起来了,胳膊也甩不起来了。但我一咬牙,冲过了终点。我的成绩还不错,好歹及格了。我跑完之后,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坐在一边喘气。

故事中的利登布洛克和阿克塞尔正是因为拥有顽强的意志力,才在艰苦的环境中活了下来,完成了这次旅行。这本书更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好奇精神,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祖先不去探索,我们能知道我们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天为什么会下雨、火山为何会爆发。人只有勇于探索,才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