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发表时间:2025-02-21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必备13篇)。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1

为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航空航天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北航空天报国的精神,20xx年12月9日,经济管理学院ZY1908(一)党支部组织班级同学进行了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活动。

航空航天博物馆一共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州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展区主要陈列着导弹、卫星、火箭、火箭发动机和返回舱等航天的标志件物件,班级同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发动机展区、飞机展区、各类飞行器展区、弹类展区以及航天器展区,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交流各自的观看感想和自己对航空航天物件的认识。作为北航学子,同学们也分别分享了对北航精神与学校航空航天文化的理解;不少同学表示通过本次参观,对北航空天报国的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次参观活动更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些航空航天物件承载着北航的荣誉,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空天报国的北航师生们废寝忘食努力攻关终于把火箭送上天的情景,身为北航学子,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让北航空天报国精神闪耀在中华崛起路上。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2

在20__年十月十五日,杨利伟叔叔坐到了神舟五号,提前准备向太空驶去。全部我国好像都凝结了,大家都为杨利伟捏了一把汗。在我们伴随着当场总指挥的报数一起数到6时,杨利伟叔叔根据视频向大家敬了一个规范的军礼,整场猛然传来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航天飞船起飞了!她不但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还载着中国人的祝愿与梦想,她向着浩瀚无垠而漂亮的太空中极速飞去。

我们的祖国经历风吹雨打,历经几代航天人的无所畏惧努力,摆脱各行各业的诸多艰难,总算获得了如今的造就。航天梦是新中国成立几代航天人的一生梦想。我想像杨利伟叔叔学习培训,长大以后做一个探索宇宙的航天员,衣着雪白的航天服,安全驾驶着大家我国优秀的`航天飞船,在太空中畅游。走上火花,金星,月球看见一颗颗的小行星和自由活动的陨石,细心的掌握这神密的太空。

如果我是一个航天人,我就要做地球上的特使,做一个人们与其他星体联络的桥梁,带著大家的问好,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来到宇宙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里,告知外星生物:大家地球人是友善的,是爱好和平的,是漂亮善解人意的,也是厌烦战事的;大家时刻提前准备探寻奇特的太空,也热烈欢迎大家来地球上作客。

此刻,我好像确实变成一名航天员。每一个星体都想要要我来到他们那拜访。我跃进了金星,飘飘悠悠的离开了起来,开心的玩乐着。突然,一颗像地球上那么大的行星吸引住了我的留意,里边好像拥有清澈的湖水,绿油油的山林,下一秒仿佛就会有很多小动物突然冒出在我的眼前这就是我们朝思梦想的新地球。

现如今,我还是一名中小学生,这一切都仅仅我的梦想。或许,我的航天梦望尘莫及,可是相信,要是我认真学习,全面的发展,多把握航天专业知识,未来就一定能像杨利伟叔叔那般,变成一名出色的航天员,飞向漂亮的宇宙空间,完成我的梦想。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3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首个自主研制载人空间试验平台的启动。回望整个中国航天史,自1956年二月钱学森首次提出,“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等一系列卫星飞船相继出现,一幅关于中国航天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界舞台,这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引亿万深爱祖国的同胞自豪!

航天梦自然是中国梦,如果说宇宙飞船是一艘渡轮,那么航天员则是掌舵人。由此可见,培养优秀的宇航员是多么重要。

刘旺是“天宫一号”的其中一位对接人员。关于他,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成绩仍然优异。在他读高一那年,收看了老山英雄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从中让他深刻地感悟到祖国的神圣与更加坚定爱国的信仰。

此因,他的内心渐渐积淀下自己的向往——做一名优秀的航天人,可是这并非易事。在此后多年,从飞行员一步步靠近这个梦想。终于在一次失重测试中胜出,取得了稀少的名额,并在以后的训练中,连续通过严格考核。从此,刘旺的航天梦正式开启了。经过多少次失败和磨砺,不屑一顾地捍卫心中的信仰。在自己的航天领域获得多项荣誉,不亏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他能够得到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对祖国热忱与爱吗?无数航天人的爱国信仰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航天梦,中国梦。中国梦的促动力是强大的,它会让人的意志变得坚不可摧。

这样的爱国信仰会让中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建造宇宙国际空间站。甚至可以在任何一颗星球中行走,如履平地。期待这一天的来临。

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同胞都拥有一份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都应该像航天员一样,挑起时代重任,背负理想,砥砺前行,争当未来的主人,为中国梦增光添彩。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4

今天,我们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昌平的航天教育科普基地它坐落于梨花村,这里以梨而闻名!

我们走进了航天基地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空地,两边都是我国的航天飞行器。从不载人到载人,从卫星到火箭,再从火箭到航天飞机、登月车、探测车。都是我国的心血啊!中间有一座巨大的火箭模型,我们都认为非常大了,可是讲解员却说:“呵呵,小朋友们,这只是一个模型,真正的要比这大得多啊!”我们全都惊讶的说不出来话来,心里却想:“我的个天啊,只是模型就这么大了,那如果是真的,那给多大啊!”紧接着我就看见了别的国家的飞行器,真是种类繁多。然后,我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圆形,说它圆,其实也不圆。但是它的名字很奇怪,叫宇航站,站在我后面的同学高兴地说:“哈哈,好啊好啊,我们可以去做宇航员啦~啦啦啦~~~!”等一进去,我们都不说话了,心中都有了疑问,这到底是接待客人的?还是博物馆啊!”快看,宇航服!不知哪位同学喊了一句。我们都围过去看这新鲜的玩意。好啦好啦,我们该出去了。出去?我们才玩多么一小会啊!就要出去?

我们出去了,只见一个小型的火箭模型,屹立在舞台上,底下有一个发射的东东,导游说:“我们要观看模拟的火箭升空!”话还没说完,下边就一片欢呼!5、4、3、2、1!只听“轰”一声,模拟火箭飞上了天,不一会火箭带着降落伞落下来了,我们一片欢呼。

下一个,我们去体验了航天员训练的项目,好多同学都掉了下来,因为这些训练主要是由轮胎组成的,中间是空的。我也是很牛的,我玩了这么多项目没有一个掉下来的。哈哈哈

午饭后,我们重整旗鼓,我们又要出发了。啊!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采摘项目了,刚说开始,我就奋力的挖了起来,大概挖了10厘米我就挖到了一个白薯,喝,真大啊。它的周边我又发现了3个白薯,真是好幸运啊,随着时间的变化推移,同学们的口袋里都有了很多的白薯,我也不例外。哈哈,我又发现了一个,挖了半截出来,我想就这么小啊,也是,都被同学们挖走了。我拔了拔,咦?怎么拔不出来?我挖了挖,又使劲一拔,拔出来了,好家伙,这可真够大的,差不多跟我的胳膊一样长了。田老师还给我照了相,我的白薯是全年级第一大的!接着我们又去拔胡萝卜,我拔的也挺多。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收获还真不小!一袋子胡萝卜、一大兜子白薯还有在背包里的一大个白薯,除了这些,还送了我们一人一个大水萝卜。真有收获呀!!!

回到教室里,我想了想,这趟航天教育基地还真没白来,不但普及了航天知识,还让我们当了半天的农民,还收获了很多菜,真不错呀!放了学,我赶紧跑了,干什么呢?我要回家吃白薯和胡萝卜加水萝卜呢!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5

今天早上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二号”的发射直播,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随着最后的倒计时响起又结束,火箭成功发射,在这一刻,我是激动的,我是开心的,滚烫的眼泪不自觉地从眼角流了出来。

火箭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们中国科技的进步,在科学进步的背后是万千的中国人的默默奉献,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6

这是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成绩,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仰望苍穹,逐梦星空,问鼎九天,中国航天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几十载,无数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艰难攻关、坚韧前行。年轻干部生逢盛世,要满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精神,要坚定“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身许国,在为党为民的道路上担当作为、勤勉敬业。

汲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怀着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对千年“飞天梦”的执着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这是中国航天人化梦想为现实的不懈奋斗,更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时光见证。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辉煌硕果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为了奔赴浩瀚星辰,航天员忍常人不能忍的“痛苦”,超常规的体质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综合训练等,其无时无刻不考验着航天员的忍耐力,尽管时间不长,但痛苦极大。然而,中国航天人却一直初心不变、情怀不改、斗志不减,永不气馁、永不言败,一如既往地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年轻干部要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涵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

汲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这些伟大的跨越,源于中国航天人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归来之时,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却又一次把一个国家的崭新高度在这里标记——神舟飞船首次快速交会对接,首次进入自己建造的空间站,最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最长时间的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卓越的“中国高度”。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向中国航天人学习,以自律、严谨、刻苦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断开拓视野、苦练内功、提升修养,学会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开拓创新。

汲取“倾情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饱含中国航天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情怀和精神。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以苦为乐、坚持不懈、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献出了炙热的辛酸血泪,却依然无怨无悔。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我们再回眸中国航天人29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发现,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它也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年轻干部要从航天精神中汲取担当力量、奉献力量,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转变为日常习惯,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7

6月25日上午,材料学院1051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了我校航空航天博物馆。

支部成员先后参观了“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空天走廊”和“神州问天”等展区的展品,并不时在展品前驻足讨论。这些珍贵展品不仅体现了人类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筚路蓝缕的建立过程以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

参观结束后,支部党员一起分享了参观的心得体会。大家表示这次参观活动让自己对我国科技工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习到了一代代航空航天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执着,更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直观认识。大家表示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8

在暑假,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万里长城、故宫、圆明园,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去参观了航天博物馆。在那儿,让我领悟到了许多道理。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与我们结伴而来的薛叔叔突发奇想——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一路上,我不停地问爸爸妈妈有关航天的知识,他们总是笑着说“到了,自己看”。我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但一颗好奇的萌芽已经在心中茁壮生长。

一头冲进博物馆,瞬间被眼前场景震撼,——一个个正对着我的“神舟号”整齐地摆放着,散发着庄严的气息。继续往里走,航天飞船上的.重要部件接二连三地呈现在眼前,这是历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这时,我看见身边有个小柜子,便想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定睛一瞧,原来是航天飞船的小模型,他们被制作得栩栩如生,随意瞟一眼,还以为是“神舟号”被缩小了呢!心中十分喜爱。

过了一会儿,我又发现了中国元老级别的科学家的照片,看着他们布满皱纹的面孔,和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眸子,我心中的一腔热血好像无形中被调动似的,他们可都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奉献出一生精力的伟人,他们的精神激励一代代热血男儿,走向成功这条辉煌的大道。

我相信,森林因为植物、动物而美好,大海因为无数小溪的汇聚而无垠,中国定当汇聚起无数青年的涌流而越发强盛。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9

为传承航天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中国航天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走进科普走廊,感受科学魅力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学校的科普走廊里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为什么地球仪能悬浮在空中呢?为什么有光照,风车就会动起来呢?为什么双手按住电极后,LED灯就像接通了电路似的,亮起来了呢?这些有趣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装置,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小小的脑袋,充满了大大的问号。

磁悬浮原理、吸光率问题、人体导电……通过实验演示,深奥的物理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在原理解析、亲身体验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感受着科学世界的神奇魅力。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

为引领我校学生感受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科普知识,学习航天英雄的优秀品质,厚植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我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本次航天精神思政课。

瞧,一个个正襟危坐的身影,一张张认真倾听的脸庞,在诉说着课堂的精彩,圆梦的感动。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10

今天是个晚春里常见的艳阳天,难得有机会出游,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航空航天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架C919的模型。C是指China,也即中国的意思;9的意思是天长地久;19是代表有190个座位。这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客机。在大屏幕前,我们观看了C919的试飞过程。只见它如同一只银色的雄鹰,稍稍进行了助跑,就腾空而起,斜斜地刺入蓝天。它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以后,稳稳地滑降回跑道上。在那一刻,我的心里感觉特别自豪,因为我的祖国拥有了设计制造大飞机的技术!

沿着第一展厅的楼梯向上攀登,就来到了第二展厅。第二展厅向我们展示了历代名机的高仿真模型。从莱特兄弟的小飞机到冷战时的"雄猫",从简陋的滑翔机到现代化喷气式飞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B-52同温层堡垒",它宽大的机翼下有八台大功率发动机,机动性很强;但它又是轰炸机,一次可以携带几十吨炸弹,威力巨大。

再向上一层楼,就来到了第三展厅。其中展出了许多无人机,它们都在国内外的知名比赛中获过奖呢!顺着参观步道往前走,就是讲解飞机飞行的原理。其中有一个用气流投篮的游戏特别受同学们欢迎。这个游戏有一个气泵和一个"篮球架"。轮到我时,我先估计好"篮球"的抛物线,再把它放到我估算的合适的位置,接着按下了喷气的按钮。"进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我带着自豪的笑容,兴奋地继续往前参观。

最后,我们来到了大停机坪,停机坪上停着两家大飞机,一家是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乘坐过的专机;另一架是因起落架故障而运到这儿来充当展品的客机,还参加过拍摄电影《紧急迫降》。两架飞机我们都上去参观了,了解了客机的驾驶室,看到了专机的`内部结构。

这次航空航天博物馆之行让我彻底了解了客机,学习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一路艰辛发展的历史,知道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果,真是不虚此行。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11

失去的,还在眼前,可是毕竟已经抓不住了,回想起那一圈一圈的跑步过程,回想起那一次一次失败或是成功的经历,回想起那一件一件完好或损坏的设备,回想起那边一条一条携手共进的路途,就感到没来由的心慌意乱。

我常常想,如果再有一次抉择的机会,我是不是还会毫不犹豫地踏上这条曾经陪伴我一年半载的路,在经历胜利的欢欣与失败的失落,再细细体会这一次次的累与伤痛。可是,在经历一次,风景还会如此靓丽耀眼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经常听到这句话,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可是我做不到,我只能在某个黑夜,突然想起,然后伤心,最后失眠。

可是,有一件事,让我心情好转,我课间站在楼道里,“嫂子”过来,我们相互调侃了几句,让我觉得我失去了一部分,我离开的只是“它们”,可是“它们”还在我身边,我们还是朋友,还是队友,永远的,可是这种心态没持续几天,又感到不适。

过来几周之后,我看书,下面写了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放弃昨天,把我今天,奔向明天,让我豁然开朗,不放弃昨天,怎么看到美好的明天,明天才会更好。

所以我决定了,尝试忘记昨天,忘记明天的昨天,向着阳光,向着彩虹奔跑!而昨天的记忆,我要永远保留,保留在昨天,在当我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还记得有这么丰盛的宴席,有这么美好的昨天。

可是现在我要向着明天出发!

向着梦想出发!

让我们的笑容中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更美好!

一道一道的风景线,在我们奔跑的途中,迅速往后撤,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去欣赏过去的风景,我们应该向那个叫“明天”的目的地,出发,冲刺!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12

今天,我们老师带我们看了“神舟十二号”的发射过程。

北京时间九点二十二分二十七秒,火箭准点发射,尤其是最后的倒计时时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让人热血沸腾!

遥想起以前的中国,发射火箭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啊,可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可以自主制造火箭的大国之一。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在未来努力将中国建设成第一强国!

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篇13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x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x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去学习,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航天精神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们都是通过严酷的训练和残酷的选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就像航天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各个难关。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任务。

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航天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有了这种精神作支撑,我们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航天精神,争做合格党员,把它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多精彩的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欢迎继续浏览: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