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推荐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2
A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的情感体会及对自然的态度,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初步树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长的意识,《大海》教学设计。
方式:采用师生对话,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带一些有关大海的图片。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B识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认识本单元的要求认读的27个字,及新学的单人旁与三点水的名称及意义。
方式:1、采用生字卡抽读的形式;
2、采用在句中找出老师所读的字;
如:老师出示“我们爱科学”这句话,要学生找出“科”字。
3、“亻、氵”的名称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写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会与本单元要求掌握的13个生字,及笔画“提、横钩、弯钩、撇点”。
方式:“我又学会了不少字”,老师念一个,学生写一个,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完后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写得好的,给自己画上5朵小红花,写得一般的,画上3朵小红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海》教学设计》。
D词、语、句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一些句式的.学习情况。
方式:1、你会照着老师的样子说吗?
师:走来走去。
生:想来想去……
师:听不见
生:看不清、飞不高……
2、请问:你家住在哪里?
学校在哪里。
你在的哪里?(前面、后面……)
3、有,你会说一句话吗?
E阅读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背诵《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情况,及对《浪娃娃》理解情况。
方式:1、你会背《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吗?
2、读了《浪娃娃》这一课,你可以说说大海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F口语交际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听故事时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方式:教师准备一盒磁带——《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让学生说说几个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附:试卷
一、口答问题: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二、我又学会了不少生字!
---------------------------
老师评定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3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2、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3、读背《三字经》节选,
4、大致了解意思。
5、猜字迷,
6、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7、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
8、通过具体的事情,
9、真诚地夸奖别人,
10、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1、通过自由表达,
12、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2、版本的《三字经》。
3、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4、学生搜集了谜。
第 一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2、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4、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5、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 二 课 时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
5、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
6、提出修改意见。
7、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第 三 课 时
一、评议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
2、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
3、习作态度认真等。
4、优秀习作赏析,
5、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6、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
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 读词语,
3、纠正读音。
4、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5、指 导朗读,
6、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7、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三、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
2、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四、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 四 课 时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 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4、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5、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5
教学目的:《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其间,随机析字形,辨字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晴天,太阳当空照,上完体育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
学生回答。顺势让学生猜一猜,“喝、渴”字是什么偏旁,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喝、渴”二字的字形与字义,并能够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是什么呢?(出示乌鸦模型,板书乌鸦,鸟)看一看“乌”字与“鸟”字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
3。教师:这只乌鸦啊,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出示第一幅挂图,要求学生看图),太阳天,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学生从图上不难看出,不远处的瓶子里有水,乌鸦可以去喝。)
教师:瓶子里有水,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大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观察图画学生能够发现,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教师一边听学生讲一边演示,使困难一目了然。
4。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二、动手做,动脑想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石子、瓶子、水亲自动手试试,看看乌鸦怎样才能够喝到水。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要求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学生亲自动手做,能使乌鸦喝水的经过显而易见。这个活动使学生间接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2。教师:乌鸦想到的办法和同学们的办法一样吗?(出示第三幅图)那么,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分两步进行: )
1。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教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要求各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人认真听,并评议他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想出的办法会五花八门,但他们为了成功,往往会忽略当时的环境。经教师点拨,马上就会有学生反驳。这就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教学变成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样处理,旨在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发散思维留出了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三、课堂延伸,拓展思维
1。教师:同学们都肯动脑筋,这场辩论太精彩了,那么这些办法中,谁的办法最好呢?(不仅要求学生想办法,还要求学生从中选优,优中选特)。
由此看,这是只怎样的乌鸦?你们学习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小结,以突出单元主题:手和脑,两件宝。)
2。要求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四、齐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最后,全班同学整齐地朗读一遍课文。
(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还综合运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动手做,动脑想。)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默写《登鹳雀楼》。
2、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1、读通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读熟词语。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定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真挚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师和达丽玛的心上”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标出自然段,思考每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按照不同的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1、上课的时候,达丽玛没有听见老师提出的问题。
2、放学以后,老师为达丽玛补课,并且冒雨将她送回家。
3、第二天早晨,达丽玛冒雨接老师一同到学校去。
4、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师生情如同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可能理解: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引导:“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引导:为什么这么激动?
7、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学习第三段
1、补课后,天下起雨,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爱,以及达丽玛汇报老师的爱。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质疑:雨点怎么会落在人的心里?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
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春雨的特点是润物无声,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没有大声呵斥,是一种理解与尊重,这是润物无声;达丽玛对老师的感谢不是豪言壮语,是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也是润物无声。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八、总结,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9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刚刚了解了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一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大海吗?想让海水亲吻你的脚吗?想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味吗?想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吗?那就让我们去赶海吧?什么叫赶海?赶海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有趣吗?
课文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是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反复咏唱的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一片深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记叙了“我”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虾”、“抓蟹”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先总写沙滩上很多,然后写一个山伙伴抓蟹。接着写“我”捉虾。最后写“我”满载而归。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告诉我们童年时赶海的事印在“我”的心中。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先总写沙滩上人很多
然后分写两件事
1)小伙伴抓蟹
2)“我”捉虾、
以画线一句过渡。
[欣赏]
这一段具体写了小伙伴抓蟹和“我”捉虾这两件事写得充满童趣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理。并且作出反击,用大螯夹住了那位小伙伴的手,还真难对付。倒是那只虾,看起来神气,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一捏,就成了我的俘虏“轻轻伸过手去”、“捏”写捉虾的动作,具体生动,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机敏、能干。“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则是一个“胜利者”喜悦之情的真实流露。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在《雪儿》那篇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叙述事情。“顺着来”。那有没有“倒着来”呢?有。所谓“倒着来”就是先叙过后发生的事情,再叙述先发生的事情,这叫作“倒叙”。
像《赶海》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但当“我”唱起这支歌时,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由现在写到以前,是不是倒着来?
同学们可以翻开这学期的《补充阅读》,其中有一篇《小木船》,文章的结构和《赶海》完全相同。“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是由一只小木船想起以前的事。上小学一年级在前,看见小船在后。这两篇课文都是由一个事物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一位同学读了《小木船》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习作《集邮册》:“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木船》这篇课文。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这位同学也准确地采用了倒叙手法。相信你也一定学会了。
另外,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赶海》和《小木船》的结尾,它们都再次从“从前”回到“现在”,“那天以后,直到现在我俩也没有见过面”,或者呼应开头“我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这样子,整个文章的结构才完整、稳定。
益智园
1、本课作者饶有兴味地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那么开心的事令你最难忘?请你采用倒叙的方法把它们写下来。
2、这篇课文写得最精彩的就是第3自然段了,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10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课文,在书中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品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
4有感情的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分析桑娜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崇高品德。
现在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读完本段内容,从中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并归纳整理。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出现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采用小组间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自学。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要求。】
3学生准备交流。
(和小组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体会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汇报展示。
(学生个性化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
6练习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1读读最后一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渔夫的高尚品德。】
2指导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和善良。)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两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3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小黑板)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课文故事情节。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11
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 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 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 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 激趣。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 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 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作业设计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七
读读背背
2024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准确、工整书写5个生字。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3、借助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教育学生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读懂韵文,培养早起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早操的音乐、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暖暖身体好吗?师生伴随《做早操》的音乐一起做运动。
师:不但我们小学生要做早操,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也要做早操。他们是怎样做早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早操》。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欣赏激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早晨太阳升起,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
师:快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伴随音乐,老师进行范读课文。
(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情境的创设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下座位交流)
2、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四、识字
1、如果这些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跳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认读,强调“早、做、操”是平舌音。
2、拿出你的生字卡片,开始我们今天的“超级小考官”,同桌互相考考看!
3、识字游戏。开火车接儿歌、组词的游戏,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谁?它是“起”。什么“起”?“起来”的起。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扫清文字的障碍。)
五、学习交流
1、读一读,谁愿意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当灵耳朵,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2、说一说,儿歌里写的做早操是什么样子?
3、连一连。
小露珠跳来跳去
小鸟儿跑来跑去
小蜜蜂滚来滚去
小学生飞来飞去
4、看一看,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做早操的。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5、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课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读读练练中,学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六、指导背诵
多么有趣的儿歌啊!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吧!配上音乐,根据提示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
“————,起得早,————来————去,在————做操。
七、拓展学习
1、你还见过谁做早操?请你也试一试写一首小诗好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小组展示,评选出“今日之星“
(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小组间探究学习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美的创新。)
八、教师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