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文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奇怪的小实验----会跳舞的鸡蛋。
老师先拿来一杯水,然后找来一个鸡蛋和一瓶盐,把鸡蛋放进杯子里,老师问我们:鸡蛋放进这个水杯里,鸡蛋是浮还是沉呢?同学们有的说沉下去,有的说浮上来,老师为了证实我们的意见,把鸡蛋放进了杯子里面,鸡蛋便沉了下去。老师神秘地说这鸡蛋会浮上来,我们都不敢相信。
神奇的一幕拉开了,老师放进了第一勺盐,鸡蛋的屁股翘了起来,我惊奇地说:这太有意思了!
老师放进了第二勺盐,我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着,盐一放进去,鸡蛋便整个立起来了。我想:到底会不会像死海的情况一样呢?
老师放进了第三勺盐,鸡蛋漂起来了,我兴奋地大叫:真的,漂起来了!
老师放进了第四勺盐,鸡蛋完全露出水面了,老师神秘地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回答说:因为和死海的道理一样,盐放的越多,水的浮力就会越大,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老师笑眯眯地说:答对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节课我不但玩得开心,我还明白了一个新的科学道理。
编辑推荐
最新:会飞的鸡蛋(汇编)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把鸡蛋放在盐水中就会浮起来,我十分疑惑,就来试一试。
我先准备好了盐、鸡蛋、清水和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这些实验材料。开始我的实验了,我先把清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将一个鸡蛋放进杯中,鸡蛋就缓慢地沉到杯底,一动也不动了。然后,我舀了一勺盐放入水中,鸡蛋还是懒洋洋地躺在杯底,没有任何变化。我有些担心心里想:奇怪,这鸡蛋怎么浮不起来呀?是不是盐放少了呢?再放几勺吧!于是我又多放了几勺盐。过了一会儿,这鸡蛋开始浮动了,它在水中上下摆动,好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我开心地叫:呀!我成功了!这时,我又发现这鸡蛋又回到了原位,像是跳累了要休息呢。我十分失望,准备放弃时,弟弟说:不行,书上大多不会出错,一定是你的盐放的还是太少了,好吧,听弟弟的话,再来。我又拿起勺子,放了三勺盐,自言自语道:看你还浮不浮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杯子,终于,奇迹又出现了!鸡蛋像打足气的皮球一样,浮出了水面,露出了俏皮可爱的脸蛋。我欢呼着:我成功了!成功了!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看着可爱的鸡蛋,我忍不住一摁,把它摁回水里,一松手,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又弹了出来。
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我赶紧把书上的解释看完。哦,原来清水和盐水的比重各不相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的比重大,所以鸡蛋在清水里,会沉下去。而盐水的比重比鸡蛋的比重大,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就会浮起来。看到这,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
会漂浮的鸡蛋优秀范例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做一个实验,看鸡蛋是否可以从盐水中漂浮起来。我想:这怎么可能呢?
我半信半疑地回到家,开始准备实验所用的物品:一个生鸡蛋、一把小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袋盐。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做起实验来。
我首先往杯中到了一大半水,把鸡蛋沿着杯壁缓缓地放入水中,我看到鸡蛋慢慢地落到了杯底。我又轻轻地拿出鸡蛋,将两勺盐倒入水中,轻轻搅拌了一下,小颗粒的盐渐渐融化了,原本清澈的水变得有些浑浊了,我又把鸡蛋放进去,鸡蛋落到杯底,还是纹丝不动地呆在那里。我迟疑了一会,就又往里面加了三勺盐,等盐完全融化后,再一次把鸡蛋放入水中,啊,奇迹发生了!鸡蛋抖动了一下,摇摇晃晃地浮了上来,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那样子真有趣!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我冥思苦想,怎么也不明白。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会浮上来。如果把鸡蛋放在像糖水这样比鸡蛋密度大的液体里,也是一样的结果。我还了解到有个叫死海的地方,由于水中含盐多,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悠闲地漂在水面上晒太阳,这是不是很有趣?
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科学知识啊!我以后也要多多观察,发现更多的秘密。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推荐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初步了解并感受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萌发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
2、能观察到盐粒随着音乐的大小、节奏的快慢以及距离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STEAM学习目标S通过观察体验,初步了解并感受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
T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能力
E提升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A学会观察后进行记录结果。
M认识距离远近,音乐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体验,初步了解并感受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
活动难点:
能观察到盐粒随音乐音量的大小、节奏的快慢以及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准备】
提前做好的玻璃杯薄膜,盐粒若干,音响,节奏快、慢的音乐,记录表,纸屑,枯叶,小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幼一起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活跃幼儿情绪。
师:多好听的音乐呀,让我们一起跳起舞来吧!
2、音乐结束,引出盐粒
师:小朋友们跳起舞来心情怎么样7老师这里有些小东西也想和你们一样高兴的跳舞呢。
(出示盐粒)师:盐粒很小,老师专门给他们准备了一个特殊的舞台,我们可以捏起一点盐粒在玻璃杯薄膜上,观察探索。
3、幼儿分组,尝试将盐粒均匀的撒在玻璃杯薄膜上,观察观察。
二、观察探索盐粒“跳舞”。
(1)第一次观察
音乐的音呈由小变大(注意不要长时间将音量开到最大,以免影响幼儿听力)。
分别请几名幼儿说说所观察到盐粒的变化,用身体动作学一学盐粒是怎样变化的,并请
幼儿在黑板上做简单记录。
小结:
声音越大,盐粒跳的越高;
声音越小,盐粒跳的越低。
(2)第二次观察:
插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幼儿观察盐粒的变化。
插放节奏慢、舒缓的音乐,幼儿观察盐粒的变化。
小结:
播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时,盐粒跳的快、跳的.高;
播放节爽慢的、舒缓的音乐
时,盐粒跳的慢、跳的低。
(3)第三次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盐粒的变化与玻璃杯距离音响远近的关系。
插放节奏快、动感的音乐,将玻璃杯放在离音响远点的地方,幼儿观察盐粒的变化。
播放同一首音乐,将玻璃杯放在音响的旁边,幼儿观察盐粒的变化。
小结:
播放音乐时,玻璃杯离音响远,盐粒跳的慢或不跳;
玻璃杯离音响近时,盐粒跳的快、高。
三、讨论交流
1、请幼儿猜想盐粒为什么会跳舞?
2、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声音会引起震动形成看不见得声波,传给最近的物体,声波本想
传给玻璃杯薄膜,薄膜上有盐粒,所以一起动了起来,这就是声波震动传播现象。
【活动延伸】
盐粒在声波的震动下可以跳舞,这里还有些碎纸屑、小米、干枯的树叶,他们能不能跳舞呢?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尝试呢?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一起探究。下面我们开始去尝试吧!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盐是晒出来的,并了解晒盐的过程。
2、能踊跃参加科学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知道盐是晒出来的,并了解晒盐的过程。
三、活动准备:
晒盐过程图片、收集晒盐故事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
1、教师让幼儿猜谜语:
水和太阳生宝宝,一粒一粒亮晶晶,人人都要用到它,掉到水里看不见。
2、自由讨论问题:盐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二)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晒盐的过程: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
我们都是盐宝宝,开始的时候生活在海洋里,后来我们旅行到海边的时候,进到一个小池塘里,太阳带走了一些我们的水滴朋友,盐宝宝就变得越来越来团结,他们一起进入下一个池塘,遇到了新的朋友——水鸟,他们会经常来这里找食物,然后,盐宝宝们继续前进,到了下一个池塘时,没有了食物,鸟朋友也不来光顾了,更多的小水滴向着太阳方向旅行去了,盐宝宝们就紧紧的抱在一起,用新的眼光来看看这个世界。
2、教师归纳晒盐过程:
海里的海水引出——每一级的蒸发池——卤井(也要好几级)——结晶池(卤水的浓度达到25%的才引到这里)——经日晒生成盐巴——捞起——干燥成堆——经盐场去杂加工——我们每天吃的盐。
(三)教师讲述晒盐故事:
教师讲述晒盐故事1——2个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春分节气的基本概念,知道春分时白天和黑夜几乎一样长,天气逐渐暖和,万物复苏。
2. 技能目标:通过故事、手工和互动游戏,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了解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创设春分情境:教室布置以春天为主题,播放春天的音乐,引导幼儿谈论春天的变化,引出春分节气。
二、故事讲述(15分钟)
1.教师讲述《春分的秘密》故事,故事内容可以围绕春分时鸟儿筑巢、种子发芽、农民伯伯播种等自然现象,同时穿插“春分立蛋”的趣味习俗,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故事结束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幼儿对春分节气的理解,例如:“春分时太阳会在天空中待多久?”“为什么在春分这天人们喜欢立鸡蛋呢?”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 春分手工活动:制作“春分立蛋”手工,例如用彩泥模拟立蛋的过程,让幼儿亲手尝试立蛋,体验春分习俗。
2. 互动游戏:设计“春分找平衡”游戏,通过摆放物品或进行身体平衡游戏,让幼儿理解春分日夜均分的含义。
四、户外观察与讨论(10分钟)
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观察春天的变化,如树芽萌发、花朵开放等,引导幼儿感受春分时节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1.教师总结春分节气的知识点,并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春分故事和活动体验。
2. 课后延伸:
建议家长在家中带领幼儿观察春分当天的'日出日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春分节气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活动后反思幼儿在故事聆听、手工制作和游戏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春分节气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据此调整和完善后续的相关课程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既能满足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又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传播的科学现象,观察盐粒随着声音的大小在保鲜膜上跳动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观察到盐粒在声音作用下的跳动现象。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振动与盐粒跳动之间的`关系。
引导幼儿在实验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
1. 一个碗或杯子。
2. 保鲜膜。
3. 适量的盐。
4. 音响或手机(用于播放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白白一片似雪花,落下水里不见它。单独吃它会皱眉,不吃它时活不下。”(谜底:盐)
(二)初步探索(7 分钟)
1.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提问幼儿:“你们猜一猜,盐会跳舞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师将保鲜膜覆盖在碗口上,使保鲜膜绷紧,然后在保鲜膜上撒上少量盐。
(三)实验操作(15 分钟)
1. 教师请一名幼儿将耳朵靠近碗口,教师轻轻敲打碗边,让幼儿听听声音,观察盐的情况。
2. 教师打开音响播放音乐,将音量调小,靠近碗口,让幼儿观察盐的跳动情况。
3. 逐渐调大音量,引导幼儿观察盐粒跳动的变化。
(四)讨论与分享(10 分钟)
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盐粒是怎么跳舞的?声音大小不同时,盐粒跳舞有什么变化?”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和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越大,振动越强烈,盐粒就跳得越高。
(五)拓展活动(5 分钟)
1. 教师提问:“除了盐,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在声音的作用下跳舞呢?”
2.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
五、教学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豆子、纸屑等,让幼儿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与声音振动有关的现象。
六、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音量调节要适度,避免过大音量对幼儿听力造成损伤。
2. 提醒幼儿不要触摸保鲜膜,以免保鲜膜破裂。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
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诗句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三、总结提升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春分
作业 回家给家人介绍春分的习俗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盐粒在声音作用下跳动的现象。
帮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与盐粒跳动之间的关系。
2. 难点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声音产生振动的原理。
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透明玻璃杯或碗一个。
2. 保鲜膜一张。
3. 食用盐适量。
4. 播放音乐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3 分钟)
1. 教师展示一杯盐,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 引出话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个神奇的现象,盐会跳舞哦!”
(二)实验演示(5 分钟)
1. 教师将保鲜膜紧紧覆盖在玻璃杯口上。
2. 把适量的盐均匀撒在保鲜膜上。
(三)幼儿操作与观察(15 分钟)
1. 请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2.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观察盐的变化。
3. 逐渐调大音乐声音,引导幼儿注意盐粒跳动的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 分钟)
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盐粒是怎么跳舞的?声音大小不同时有什么不一样?”
2.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越大,振动就越强,盐粒就跳得越高。”
(五)拓展与延伸(7 分钟)
1. 教师提问:“那除了盐,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像盐一样在声音下跳舞呢?”
2. 引导幼儿思考并大胆猜测。
3.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用其他材料做这个实验。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和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好文推荐】火柴会跳舞 经典作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很多人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优秀的作文是需要勤奋的练习才能写出来的。作文究竟怎么样写才能将它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文推荐】火柴会跳舞 经典作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喜欢做小实验。有一天,我在一本科学实验书上看到了一个火柴跳舞的实验,便兴致勃勃的收集来了材料做了起来。
首先,我按照书里的步骤先端来了一盆清水,从火柴盒子里取出一根火柴,一瓶胶水。再将胶水涂在火柴的头上,一切都进行得好像很顺利。突然,我大叫一声,原来我涂着涂着,竟把胶水涂到了自己的手上。没办法,谁叫我笨手笨脚的呢。我只得将手冲洗了一遍又一遍才洗干净。再来,我下定狠心,又涂了起来。这回我可是小心翼翼,一点一点的慢慢涂终于成功了。我随随便便的把火柴扔进了水中,一分钟,两分钟。火柴好像故意玩弄我一般就是不动。我急了,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反复了多次,可火柴却一点也不领情还是纹丝不动。这时爸爸来了,我把我的烦恼告诉了他。爸爸看了我的实验后,温和的告诉我说:“你的前面部分都做对了,但是最后一步把火柴放进水中却太随意了,应该慢慢将火柴横放进水里,效果一定会更好。”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又做了一遍,这一回我可是规规矩矩,都按照正确的方法做。终于,奇迹发生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面上,一摇一摇地跳起舞来。它越摇越快,像跳舞的女郎一样,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我可高兴了,可过了一会,火柴又不跳了。过了几分钟,它却又跳了起来。往返了几次后再也不跳了。
这回,我纳闷了,为什么火柴在水中会跳舞呢?我翻阅了科学书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当胶水与火柴头上的化学物质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会越聚越多,最终使火柴直立在水中。这种物质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得跳舞起来。再过一会儿,火柴头最外面产生出来的物质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但再过一段时间,产生出来的这种物质又聚集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胶水和磷的反应结束才不跳了
看完了科学书上的介绍,我顿时恍然大悟。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学跳舞(汇编)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那么一两件事是最难的,或许有些人为此选择了放弃,有些人却选择继续走下去。
就好比我,我最近迷上了跳舞,每次从电视啊,网络上看见一些跳舞的段子,眼球就被吸引了进去,看着视频中那些舞者婀娜的身姿,矫健的身姿,老练的舞步,埋在我心底的那颗学跳舞的种子就在萌芽,就在蠢蠢欲动,我便拿着手机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开始苦苦钻研,可是还没开始跳呢,我的信心就跌落了许多,我本以为跳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还自信的认为一天就能学会,可事实却比我想象中还要难,我还没跨一步呢就差点摔了一跤,接着又是第二步,第二步我跳着跳着自己都笑了,因为我跳起舞来并不柔,只是硬邦邦地挪动脚步罢了,我看见自己映在地上的影子就想笑,哪有视频中舞者的英姿飒爽啊,根本就像个小丑在进行表演,更确切的说是像个妖怪在张牙舞爪,我瞬间不想再跳了,一个人站在原地发呆,因为这太累了,哪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简直比登天还难。
接着我就开始幻想了,我就在想,我站在一个舞台上,底下是许多的观众,我就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开始了鬼步舞的表演,等一支舞钢结束,底下就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自信地走下舞台,头抬得老高了,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很快这个白日梦就醒了,我发现我依然是站在原地,依然是那个跳起舞来笨拙的家伙,我多么希望那个幻想是真的,于是我又开始了下一轮,我发誓我一定要跳好它,我一定要成为幻想中的那个自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就是这样,再大的事情都会解决,只要你有一颗坚持下去的决心。
精选:爱跳舞的女孩作文350字(汇编)
大家好,我叫蓝欣琦,是一个非常热爱跳舞的女孩,还是班里的文娱委员。
从小我就开始学舞蹈,但是一开始因为学一字码很疼,所以我经常哭鼻子,还想过放弃。爸爸和妈妈不停地鼓励我,经常对我说:要坚持不懈!努力了才有收获!听了他们的话,不管多么艰辛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下去。慢慢地我爱上了跳舞,一直学到现在。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有趣而又难忘的事情,还去过不同的地方参加比赛、游玩。20xx年春节,我很幸运地去参加了在高湖镇举办的大篷车活动,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舞姿。我参加过几次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老师夸我说欣琦,你太棒了,有节奏感,跳得真好!老师为你骄傲。爸爸妈妈也对我取得的成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舞蹈的世界中看见一个翩翩起舞的可爱的女孩,那可能就是我一个爱跳舞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