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3-14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通用(6篇)。

小学范文网为您准备了一份涵盖多个方面的“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范文,作者笔下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 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的体现,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包含哪些内容呢?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请把它收藏起来!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1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2

傅煜琦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鉴。

一、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

他只看到自己的眼睛,只听到自己的耳朵。这样的人怎么能从生活和书本中吸取教训呢?培养孩子的安静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应该做的是不要先吵闹。

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所以,我也试着用和平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安静地听。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

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情不仅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对我自己也是痛苦的。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是认为这不对,那不对。我们不禁要建立起自觉学习、认真倾听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组织。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

“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进入他们的心里,真正成为班规,再提别人。

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2、平和的心态

薛老师的“心平气和”**于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要么快要么慢,要么主动功作需要牵引力。他们都在前进。我们二班没有差生。

”想想平时的我,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也许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我希望孩子们的学习能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统一。现在想想。这只是教育的神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学习也不一样。我们如何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都是一样的?

现在想来,我教的不过是些六七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学***才开始,我这样做不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产生怀疑吗?看来,还是把心态放平和些,只要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肯定,应该表扬,而不要把孩子和自己逼得太苦。

三、大量读书让自己有底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天都要关注学生阅读课外书,但我自己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心灵空虚的感觉。看了这本书,我从薛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

薛瑞萍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气。

想想我。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当我感叹汉语学习不好和语言缺乏时,我做了什么?

3、抓好阅读教育

(1)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节奏。这个问题上我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因而效果总不如意。

薛老师的倔强打动了我,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要抓一个新模式。

(2)语言的积累在于阅读,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要抓好这一块,需要老师付出精力锲而不舍,同时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儿歌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我们这边没有统一的儿歌阅读材料,我想可以采用古诗诵读,课前读故事,老师读故事等形式来进行,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等孩子们拼音学完了,孩子们的一天一句也可以进行了,将这些落实在平时,为孩子们的语言学***一个铺垫作用,也为孩子的学***难度,给了他们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慢的艺术。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3

这几天再次重看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颇多感触。有些想法,在脑子一闪而过,再回忆时,却有些飘忽。所以觉得应该写下来,一则加深印象,二则结合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提升水平。其实,看任何书都应该如此。

最初,是书名吸引了我——《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多好,多难!我当前正又教第二轮的一年级了,无法和心平气和联系在一起;我周围的同事带一年级,无法和心平气和联系在一起;同事的女儿上一年级,作为一名母亲的她无法和心平气和联系在一起。正因为亲自参与过,正因为深切的知道其中的艰辛,我才被“心平气和”深深吸引。

写在前面的话吸引了我。“很多时候,工作不仅是艰辛的,也是孤独的。”艰辛来自于体力,孤独来自于心灵。只有你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他人无法认同。尤其是处身教育教学,常常会发现,你所从事的,有时候不仅是改变一个人,而是改变一个家庭,一种习惯,一种风气,甚至一种社会现象。你也会发现,教学如同战争,没有硝烟,却常有伤亡,你的理念不一定会引起家长共鸣,也不一定得到同事的肯定。必须承认这种孤独,然后坚持。

“家庭教育一团糟的教师,不大可能取得事业的的成功。”原本就是如此,自己的孩子就是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最好证明。不必找什么借口,也不必寻找理由开脱,我们今天心平气和的学习,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如同为此书写序的张翼健老师所言,看多了所谓教育专家的空洞理论、晦涩概念、时髦语言,越发觉得此书的难能可贵。教育本就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数一生如一日,方可结出硕果,又和那些漂亮语言有什么关系?薛瑞萍老师的不间断读书,不间断反省和思考,不间断和学生、同事、家长沟通,是足以让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心灵豁然开朗,如逢甘霖的。我愿照着她做的去做。

“最后以她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一句话结尾:“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是啊,想自己当年甚至现在,看很多书不都是一知半解么?就这样看,也没有在中途查字典,请教别人,语文水平不是高出别人很多么?这其中,课外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我却是急功近利,总想着抓紧时间,反复掌握语文书中的知识,却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于是,语文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尽管学生花费精力、时间,效果总不尽人意。课外阅读,我们真的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吗?我们除了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外,为他们提供方法和素材了吗?我们面对语文时,真的将重点放在了课外阅读吗?我们真的明白语文作为工具存在的意义吗?

读书,不仅是所有功课的根壤,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学习成绩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热爱阅读,我们掌握了这项技能,我们能凭借这个周游世界。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4

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静气。让孩子学会安静!一个好的班级不是靠咆哮、喊叫、责骂、喊出、沙哑的声音,不是我们作为老师所追求的。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求知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爱吵闹爱吵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是闭着的,他的眼睛只看到自己,他的耳朵只听到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书中汲取知识?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冷静,薛老师这样做了:首先,老师用低沉的声音来传达平静;要求学生们认真而安静地阅读;反复表扬完成任务后安静地阅读的孩子们。午休时,学生们在课外书上放上一个软的**,每天坚持读20分钟的课外书。

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这样对孩子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

现在我点到名字,你就可以到门口去了。”是的,当铃声一响,学生便急忙整理书包,根本就没耐心听你布置作业,背起书包就想走。这时,薛老师用安静的游戏。当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们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效果很好。不仅赢得了课堂秩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了孩子们的性格。

其次抓一日(或一周)一常规。一年级的正规教育有很多事情要做,孩子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一下子对孩子要求太多,只能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发展。

薛先生又有了她的妙计。在黑板的左上角,她用拼音写了一条班规。她反复强调。她赢得了赞扬,并继续关注第二个要点。有时会根据当时情况即时制订。有孩子堵门,故意不让其他人进教室。

她问:“刚才堵门的是谁?”“是——“几个孩子喊。

”“不许说”!全班愣住了。安静中,薛老师便说:

“宣布一条新规矩:犯了错误,自觉承认,接受惩罚;不肯承认,要人揭发了才承认,加倍惩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小学的生活。

感悟二: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读着这样的真知灼见,让我不禁脸红。不要多说话,不要急躁,让孩子慢慢体验。的确,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不能一味地和别人比。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要他努力学习,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感悟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读书的人,自读师范时起,她就以广博的阅读而闻名于同学间。及至工作,更是恋书成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随处可以看到薛老师读书的影子——“因为常州之行,赶着把《美的历程》读完了,于是自27日直到昨天,整整5天没有读书,心里空落落的,而且觉得有点浮躁之气生,早晨上班之前读了十几条的《幽梦影集》,感觉好了不少。

”像这样的句子如飘落的花瓣,散了一地,熏香着每一页书,也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在她看来,阅读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几天不读书,就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此外,薛老师还带领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

她让学生们把一本课外书放在书包里,这样他们在做完作业后就可以看了。她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给孩子买书的时候,也给自己买了一本。薛老师说得好:

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羞愧。

想想自己呢,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身为今天的老师,我们其实很需要读书,读书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读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读书才能让我们更有底蕴,让教育更有深度……从今开始,重拾自己。手捧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决定跟着薛老师的脚印——于是每天晚上再忙再累,也看上几页书,同时告诉学生每天在睡觉前看20分钟的书。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踏着薛老师的脚印,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让心平气和辐射开来吧!让我们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温柔以待,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不一样的、珍贵的一年级。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在心平气和中让教育变得越来越美!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5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第二部分是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孩子家长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辐射,收录了她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当看到教室闹哄哄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批评那些讲话的学生,当上课时,看到孩子们在座位上自己玩自己的,不听老师讲课,不由自主的想要提高讲话的分贝,然而常常是自己伤心动怒,而孩子们无动无衷,每晚回到家脑海中只是浮现一句话:哎呀,怎么办呀,我得想想方法,更利于被孩子接受,更有效的方式。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后,当我真的走进书中,我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辛苦是常态,可是在辛苦之下,孩子们快乐的成长了,即使一天比一天高,都让我觉得好幸福。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笔记 篇6

我大学时就听过这个题目,一直没仔细读过。接到再教一年级的通知后,我在暑假的业余时间好奇地读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更是一本教育日志。

读完后让我不禁为之感到佩服。我很佩服薛老师,因为她在最烦人的一年级每天都能写教学日记。我钦佩她日记中反映的一术性。记录下来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再现自己的言行。同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它也解答了我在教学年度的许多困惑。我真希望早点知道这本书。

现在,面对新的一年级,我似乎是一个现成的探路者,随时准备迎接路上老师的挑战。

我就是一年级的老师,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我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教小学一年级而能心平气和,这是何方神人?

一口气读完薛先生的书,我感到很兴奋。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鼓动我。我也想做点什么。就像薛老师一样,薛老师是如何享受这宁静的一年级的?

第一个是我们107班的毛老师让最早的一个孩子打开电脑,放一盏灯。

第二招她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她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她的一个学生跟着她从一个小组到另一个小组,拿着笔记本,大声叫她检查,这在小学里很常见。只见薛老师牵起那小男孩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

”啊,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播下。小男孩感到了安静的魅力,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安静的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金,妙不可言!

第三招她阅读《论语》《孟子》《诗经》《老子》《世说新语》,阅读《沙与沫》《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人类的声音》《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狄金森、张晓风、泰戈尔……薛老师推崇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今年是第一次带一年级,从没有低年级教学经验的我每天面对稚嫩的孩子,看着他们天真无邪且充满好奇的眼睛,常常觉得自己的肩上负载着很重的责任,而面对他们对学校常规的漠然,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于是常常会产生一种焦躁感,甚至失去耐心。

教育是一件漫长而美好的事情,一份努力就会有收获,冷静的态度对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