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700字

发表时间:2022-03-12

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这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从我记事开始,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母亲就让我换上军色的春装,带着纸钱,领着我上坟去。

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担山,那儿离我家很远,要转好几道车。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很高兴去上坟,因为母亲在坟前一烧纸钱,就管不着我了,我便满山遍野地到处玩,直到母亲把我拖上车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上坟不再又玩又闹了,而是逐个逐个地观察每一座坟。有一次我发现在一座破烂不堪的坟前,从来没有纸钱烧过的痕迹。我很奇怪,就弯下腰,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着什么生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而且他还是个外乡人哩!咦,他应该埋在烈士墓园吧!为什么上面没有一个亲属的名字?

我带着疑问跑去好奇地告诉母亲。母亲没有抬头,只是缓缓地说:唉!你拿些纸钱去为他上坟吧!我接过了母亲递来的一叠纸钱。走到了他墓前,一边往火里扔纸钱,一边喃喃地说:从来没有人来为您上过坟,您一定很寂寞吧。我虽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认识您,但您当年一定是个功臣。如今尸骨却流落他乡,我为您烧一些纸钱吧这时,一双手温和地扶住了我的双肩,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母亲。她轻轻从我手中拿了一些纸钱,扔向火中,纸钱打着旋落在火中,一张,两张、四张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于母亲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她不能上坟了,而我一个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们就在室外烧纸钱,母亲扔一些纸钱就说:爹!您接着吧!小远(我的舅舅)拿着

纸钱只剩下最后一叠时,母亲把它递给我说:小咏,你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烧吧,唉!没人给他上坟怪可怜的。火光映着我的脸,我在心里说:安息吧!明年清明节时,我一定为您去上坟!一阵风吹了过来,把纸钱烧过的灰烬吹走了

今年又逢清明节。

其他人还在看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让我想起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来了。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家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一路上,远处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鸟儿唱着美妙的歌曲;金黄的迎春花像给大地穿上外衣;粉红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洁白如雪的梨花像一只只白蝴蝶;到处一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墓前,只见周围长满了野草。我们小孩们也不负众望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野草一扫而光。再在墓前摆放各式各样的祭品,然后点然香火并烧纸钱。把备好的元宝、阴币、锡箔放入火堆,顿时,火堆熊熊燃烧,最后每个人跪在墓前拜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并为他们心里默默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快乐的生活,也祈求他们保佑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辈,真令人留念、令人悲伤、令人振奋!

作者:王子涵

指导教师:刘芳君

【最新故事】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集锦


身为学生,我们要学习写作,写出好作文,写作文可以把自己当时的思想经历记录下来。很多人写作文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思路,写好作文我们要多读多写多练。那么究竟该怎么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最新故事】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集锦》,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

草海随着轻雨沙沙作响,新风掺杂几分寒意,四月时分,不是踏青赏春,而是扫墓、祭祀;不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清心神情,而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思万绪。

遥想当年,虎门销烟的盛况,辛亥革命的场景,飞夺泸定桥的大快人心,如今细细想来,当真是心潮澎湃。今天的新社会,如今的新中国,不正是靠着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殊死拼搏换来的吗?面对如此的英雄,这样多的活生生的,正值青春的生命就为了抗战而牺牲了,顿时,心中涌上一股万分崇敬的热意,爱国情怀也油然而生。从古至今,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生活,多少战士血洒战场,壮烈牺牲。

以往看过了多少的战争片,都不及脑海中呈现的一幅幅画面清晰、鲜明;战士们扛着枪,英勇向前,奋力杀敌,毫不退缩;子弹没了,他们举着大砍刀,一道光映在脸上,一个个侵略者被吓得手足无措,狼狈而逃;眼看敌人就要跟上来了,他拿起了枪,并催促其他同志离开,一个人孤身作战,毕竟,寡不敌众,在身中数发子弹后,他的手颤抖着,艰难地拿起了一枚手榴弹,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他笑了,在鬼子到来之际,拔掉了导线……思此而止,红了眼眶,静静注视着眼前的墓碑,碑身上写的还是那几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颤抖着念出了碑身上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束花里的白菊和翠竹叶,象征他们清高、纯洁正直的心,就让一支天堂鸟带去我们对他们深深地思念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的。但对于先烈们,不是奢求人民去记住他们,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定、自由、幸福;也许现在,许多人都忙于学习和工作,忘却了如今和谐安定的源泉,从前泥泞的道路现在变得宽敞、平坦,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得好穿得暖,时间和历史都共同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脚步,现如今就更该感谢这些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革命先辈们,向他们学习,继承、发扬中国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出贡献。

【最新故事】清明节感怀集锦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很多人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一篇好作文能够让阅读之人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优秀的作文要怎么写,需要注意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故事】清明节感怀集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两年前,太外婆走完她的第90个年头,就匆匆离去了。

在我的记忆中,太外婆满头白发,脸上满是皱纹,笑起来很慈祥。

每次过年,我们总是回到老家看太外婆,三十那天,我们一家人齐聚太外婆家,一起吃年夜饭,太外婆坐在那,饭也不吃,看着自己一个个儿女,招呼他们吃这个那个,好像别人吃,自己就已经饱了。饭桌上,她问着问那,看看自己儿女的生活如何。

每次到她家她总是把收藏已久的零食拿出来给我们吃,我总是推托不想吃,但是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只好开始吃。

临走时,他把家里晒得大鱼大肉拿出来,说:“我们家的肉太多了,这些留给你们吃吧!”我们摇摇头,但经过她的再三劝阻,我们只好收下了。这时她又拿出我们没吃完的零食,说:“带回去吧,我不能吃,留给你们吃吧!”于是我们又收下了。

直到那一天来临,一切欢声笑语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太外婆躺在床上,咧了咧嘴却在无力说话,用尽了仿佛全身的力气,捏了捏我的手,好像再说:“别哭哦。”我趴在床头嚎啕大哭,希望能挽留住太外婆,但是以没用了,太外婆永远闭上了双眼。

今年清明,我来看望太外婆,我站在她的坟前,心里默默的说:“太外婆我来看你了,我祝你身体健康,在天堂永远幸福!

清明节800字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节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号到六号之间。这一天也是我们祭奠和缅怀逝去的亲人的日子。

这时正是漫长的寒冬过去了,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来到我们身边。一会儿春风和煦地吹拂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说:清明节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我们翻阅了《少儿读古诗》这本书,找到了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似烟,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的诗还有宋代诗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诗,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些诗都描绘了清明这个节日带给人们是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别是杜牧把清明与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是这种诗意达到了极致。

我喜欢过清明节是另有原因的:我终于有机会到郊外拥抱春天。第一个机会是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那时,师生将乘坐大巴车一路上欣赏这春天的美景来到风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边柳树下,尽情享受着春天的快乐。第二个机会是和我们吴家的所有成员结伴扫墓,那时,我们会带着鲜花、水果和糕点,祭奠吴家的祖先,我们排着队在墓碑前鞠躬行礼,奶奶鞠躬的时候,喃喃地说:爸爸妈妈,我们来看望你了然后,我和表哥表妹们在山上追赶疯跑,释放我们的青春活力,我们各自带着自己喜爱的玩具,如跳绳、空竹、风筝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现自己的绝活。直到听见我们走了!一声喊,我们就依依不舍的走向各自的车子,互相挥挥手,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安乐园餐厅。

在回程的车上我沉浸在不舍离去的心情中,奶奶却和我耳语:次活动可以叫扫墓,也可以叫踏青。我们把扫墓和踏青结合在一起了。

归途中,我在想着明年的扫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小学生活中不可忘怀的节日。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清明节的记忆200字


清明节的记忆200字

清今天是清明节,我和我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弟弟.小弟弟一起去扫我爷爷的墓。我们先到刘新罗叔叔家准备东西。然后就到山上去扫墓,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正好下着小雨,我们上山去找爷爷的墓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爷爷的墓碑,把事先准备好的供品摆好,还放上了茶、酒,点燃了香火,扫墓仪式就这样开始了。首先是大人们把随身带来的纸钱,纸做的电视机、手表、衣服、收音机等,一一烧给爷爷钱纸,就伤心的离开了。

扫墓仪式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爷爷的墓,爷爷,每年的今天,我都会来看望您的!明节的记忆200字

清明节的记忆200字

清明节到了,我们学校放三天假,上午,我问奶奶:我们去扫墓了没有呀?没呢!奶奶说道。我们准备就去。准备齐祭奠物品,我迫不及待随着家人去扫墓。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呢?于是我问爸爸,爸爸滔滔不绝的讲起来:清明节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节气,一片天清气明地时候。爸爸接着讲: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从秦汉以后才开始的。一方面怀念忙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我看到人束人往前扫墓。扶老携幼的情形,我想起了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节的记忆200字

今天是清明节,今天早上我刚吃完早饭,爸爸就让我去野外折一些柳条回来插在大门上,我说:好的,我来到野外的柳树下,只见柳条被春姑娘吹的漫天飞舞,我爬上了树,小心翼翼的折下来了许多柳条,回家了,爸爸看到我回来了,就让我把柳条插在大门上。我拿来梯子,爬上了大门,用力一插,柳条竟然断了,爸爸在下面说:不要太用力,轻轻的,我按照爸爸的方法,轻轻的插了上去,果然插进去了,我成功了!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插柳条,还知道了清明节插柳条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