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我家乡的梧桐树叶,它是我们这个城市中最常见的一种树叶,我觉得它非常的漂亮。因为它给我们城市添加了多彩和美丽,所以我非常喜欢它。
梧桐树的叶子像一颗正在燃烧的火花,整棵树就像一座火山。它被秋风吹落时更像一群翩翩起舞的黄蝴蝶。梧桐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被秋风吹落。秋风像一个大坏蛋,把梧桐树的宝宝抱走,宝宝在空中死死的盯住妈妈。妈妈不忍心看着它的宝宝被摔死,就马上转过头去不敢看,正好我从这里经过,接住了这可怜的宝宝,重新放回它妈妈的怀里。梧桐树马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它在对我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宝宝。我微笑地向它们点点头。春天,梧桐树长出嫩绿的芽,在春风和春雨的滋润下慢慢长大。夏天,梧桐树叶变深绿了,梧桐树变成一颗茂盛的大树。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慢慢变黄,秋风一吹叶子就飘落下来,像一群黄蝴蝶在空中飞舞。冬天,梧桐树的叶子早已落完,只剩下一颗颗赤裸裸的树枝。每年都是如此变化,周而复始。
我喜欢梧桐树叶是因为它生命力很强。它像一颗熊熊燃烧的火花,在我失意的时候重新燃起那乐观和向上的信心。所以我非常喜欢它。
其他人还在看
梧桐树(汇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作文500字篇一_梧桐树
我们的校园里,栽种着棵棵梧桐树。虽然柳树比梧桐树多,可依然遮盖不了梧桐树的风采,它像一名忠诚的士兵,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在岗位上。
初春,和风习习,阳光明媚,梧桐树开始长出朵朵棕黄色的芽苞,大的像小桃子,小的像小黄豆。渐渐地,梧桐树每根枝上都长出了嫩叶,密密麻麻,像一把把绿茸茸的大伞,充满了生机。
盛夏,梧桐树那蒲扇似的叶子,挨挨挤挤,织成了庞大的树冠。站在树下,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雨天,我们躲在树下避雨;烈日,我们在树下嬉戏。
深秋,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枯黄了,慢慢悠悠的飘落下来。时而像打秋千,晃晃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摆摆,时而像一群飞燕,自由飞翔,美丽极了!低头一看,啊,大地铺上了一层金毯。由此我想到了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树叶虽不是真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
严冬,梧桐树美丽的衣服,被狠心的风婆婆夺去了,但他没有放弃,仍然挺着粗壮的树干,与风婆婆搏斗,与冬姑娘抗争。梧桐树的坚强感动了雪爷爷,雪爷爷慷慨的送他一套银被,梧桐树得到了安慰,甜甜的睡了。是啊,他劳累了一年,也该休息了。
这就是我们学校里的梧桐树,美丽、活泼又坚强的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作文500字篇二_梧桐树
在我们桃花路小学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矗立在校园的北面,它一年四季都给我们带来欢乐。
春天,它长出了翠绿的叶子。朝着校门的一根树枝,好像是梧桐树的大手,微风一吹,它随风摆动,似乎在招呼着门外的同学,说:要上课了,孩子们,快进来!时间是很宝贵的,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可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啊!
夏天,梧桐树的叶子更绿了。我站在树下,一下子感觉不到夏日的炎热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在那玩耍,有个同学提出:我们来爬树啊。可正好被一位老师听到了,老师说:你们可不要爬啊,万一从上面掉下来怎么办?况且这棵梧桐树也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了,我们可要尊老爱幼哦,知道了吗?那位同学脸红了。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黄了,一片一片从树上落下来,像蝴蝶似的,在空中翩翩起舞。地上见到的不止是黄叶,还有一种圆形的、带刺的球,好像一个个把身体卷起来的小刺猬。一阵风吹来,树上又掉下几个圆球。
冬天,白雪皑皑。我走到梧桐树面前,看见有许多人在打雪仗,于是我也参加了战斗,我躲到了梧桐树后面,他们都打不中我,我抛出一个雪球,就打中了敌人,我欣喜若狂,这都得归功于梧桐树。
那棵梧桐树一直站在校园里,好像一位站岗的士兵,守护着我们的校园。我爱校园的梧桐树!
推荐:梧桐树
我的家乡种着许多梧桐树,它们笔直的站在路的两边,像一个个士兵,在保护我们。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我家乡的梧桐树。
春天,万物复苏,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只见梧桐树上抽出了嫩黄色的小芽儿,像刚出生的婴儿,摸上去软极了,树上还有几颗果子,它们可是经历了严寒拷打的幸运儿。
不知不觉夏天悄悄来到了,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火炉。再加上汽车的喇叭叫声,让我们更加烦躁。早上起来,有些老人在梧桐树下面打太极,在休养生性,中午,很热,老人们在梧桐树下面下象棋。晚上,老人们在梧桐树下一起乘凉,聊天。
秋天,从远处望去,梧桐树像一支红红的大火把,正在燃烧。叶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从巨大的树枝上面慢慢地飞下来,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树上面的果实成熟了,像一个个小小的山核桃。
冬天北风呼啸,严寒的冷风,不经意地进我们的袖子里,叶子几乎都没了,还有几片孤零零的大叶子,在做最后的斗争,可是还是敌不过严寒,一场大雪过后,小朋友在光晃晃的梧桐树下打雪仗。
我喜欢夏天的梧桐树,因为它可以乘凉。
校园里的梧桐树
早晨,走进学校的大门,听到的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同学们晨跑的矫健身影和晨扫的热闹场面,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那棵枝繁叶茂而又粗壮的法国梧桐树,高高地矗立在校园中。
那棵梧桐树高大粗壮,枝叶茂密,它不仅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还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春天,法国梧桐树长出了金黄的嫩叶,就像一个个金元宝挂在树上,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法国梧桐树的枝条越来越长,叶子长得更大了,变得更绿了,十分茂盛。炎炎夏日,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树下乘凉,有时还在树下玩耍嬉戏。树干很粗,如果一圈围坐下来,能坐五六个人呢。
初秋,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到了深秋,就开始落叶了。那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叶子落到地上,地面就变成了一条金黄的地毯。下课后,我们纷纷跑到地毯上,有的跳舞,有的捡起一片片叶子带回去做书签,还有的捧起叶子往天上抛,那场面就像天女散花一样。
冬天的法国梧桐树,虽然没有了茂盛的枝叶,也不能为我们遮风避雨,但是,春天的生机、夏天的茂盛、秋天的片片落叶,都来至于她冬天的忍耐和积淀。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校园里的那棵法国梧桐树。
临海的梧桐树(通用)
临海回浦路、巾山路、赤城路等老城区路两旁有许多的法国梧桐,这些梧桐可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栽种的吧。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到城里来,说是到新开街,那指你就是这一带地方。如今的新开街,不新了。随着临海城区的不断扩大,不知扩了多少个新开街了。可是,那法国梧桐仍像坚守在临海的士兵一样,毫不松懈,记忆着那一段承先启后的日子。
临海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古街,也有新近几十年建成的新街。种有法国梧桐的新开街承接着临海的古城和新街。最明显的那是栽种在回浦路、巾山路、赤城路小时候被称为新开街的法国梧桐树。梧桐树,成为临海新城古街的分界。在临海古街,如紫阳街、税务街、东大街、西大街、继光街等等,由于是古人建造的仅适合马车轿子通行,无需多宽便可,街的两侧满是商铺摊点,从现在留下的木屋旧房上的字号牌匾就可以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这些古街上没有栽种树,因为街窄也需栽树。新近几十年城市扩大后的新街,有四车道、六车道外加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隔离栏,绿化带引种了南方植物海澡棕等名贵树种,也有许多的樟树和银杏树,街与街之交叉处有花坛转盘、有红绿指示灯,盛是气魄。界于新城与古街之间的所谓新开街,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物质财富虽然没有现在那样的丰富,政府在节约开支搞建设,新开街不分车道,街面没有隔离带,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临界正好可以栽种梧桐树。梧桐树,春芽秋煞,健壮的梧桐树杆不断的长出宽阔的梧桐树叶,宽阔的梧桐树叶遮掩着夏季灼热的太阳,健壮的树干,茂密的树冠,让来往于树下的人们清新凉爽;冬季的梧桐树,经过了秋风扫荡,刚剩下一根根空枝,等着太阳无阻碍的普照大地。经园林工人的修剪,只剩下硕大的躯干,细枝的修剪会为来年长出繁枝盛叶做好的空间和养分的准备,同时,也减轻梧桐树躯干的负担,美化城市环境。
临海的梧桐树与临海的新开街,是临海发展历程的标致,是临海发展的里程碑。
推荐:介绍梧桐树的作文
梧桐树的学名叫做悬铃木,我去上学的路上就有许多棵。
梧桐树的树皮青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厘米,下部分枝长达12厘米,花淡黄绿色;萼5深裂几至基部,萼片条形,向外卷曲,长7~9毫米,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仅在基部被柔毛,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下半部较粗,无毛,花药15个不规则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长6~11厘米、宽1.5~2.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几无毛,每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皱纹,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梧桐树为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而且梧桐树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对抗性。叶、花、根及种子均可入药。常用于园林观赏,小区,园林,学校,事业单位,工厂,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梧桐树的种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梧桐树的根皮、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
梧桐树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我爱梧桐树!爱它的外形;爱它的价值;也爱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