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辉历程(汇编)

发表时间:2022-02-26

美丽乡村变形记读《百年光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有感

读了《百年光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这本书,我感受颇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只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稻田一望无垠。几个小池塘像宝石一样镶嵌在金色的稻田中,还有一些小鸡跑到田里去觅食,若隐若现在我的家乡洪村,放眼望去,一派美丽的乡村美景让人陶醉。

在这里,百花争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全开放了,香气扑鼻,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在这里,你可以大闹天宫,无忧无虑;在这里,你会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

记得以前,这儿可不是这样的,一旦涨大水,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你看,洪水进了房子,家具被泡的发霉、腐烂;牲畜们被大水冲得四处逃难、鸡犬不宁;一片田地也被洪水淹没成了海洋。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家乡,不仅因为讨厌那里发大水,还因为去家乡的路况不好,坑坑洼洼,车子一路颠簸很不舒服;还有很多的石头子,也许是路过的大货车上掉落下来的吧,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些石头子绊倒;呼吸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柴火的烟味;到了晚上,也就只有几盏昏暗的路灯给我们照明。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家乡的路变得宽阔平坦,两旁绿树成荫、芬芳四溢,整洁美丽的房屋掩映其中,一派生态宜居的景象。

变化最大的还是那个奇大无比的公园。公园的正中央建了一个大花坛,花坛里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鲜花周围便是一些白色的小小的鹅卵石簇拥着,一阵大风吹过,花坛中央的两个风车便在空中转起圈圈来。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红、绿、蓝三种颜色既平坦又宽阔的跑道,我可以骑上我心爱的自行车自由自在地飞翔。夜晚的公园更加迷人,到处灯光闪烁,爷爷奶奶们在这里散步、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这里追逐打闹。

哇,这里的变化真大! 了解洪村的人,谁都不禁赞叹,谁都不敢相信,可这就是事实呀,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享受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延伸阅读

读《百年潮涌》有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这个假期我阅读了百年潮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伟大的共产党是那么厉害。

这本书讲了中国共产党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让读者在阅读时体会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富强的过程。

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是《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大党》了,而它讲述的是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但中途冲进来一个走错路的特务,在半小时后,一批国民党冲了进来,但会议政员们早就离开了,之后,为了给中共一大提供地址。王会晤推荐,大家去自己的故乡嘉兴,那里的南湖上有游船,可以在里面进行会议,国民党上不来。至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其次就是《携手奔向全面小康》,他讲述了我国开始进行脱贫奔小康计划后,在十八洞村发展的事,让人们感觉到了国家的伟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服务的迅速。

这本书共有四章,分别是《从启明星到东方红》、《神州大地换新颜》、《兴国富民画蓝图》和《百年逐梦新征程》每一章都写了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在每一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最后的成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第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第72周年,我们要为强国而读书,为中华富强而读书。

精选:百年潮涌(通用)


《百年潮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在这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于子三事件。在爱国民主运动中,他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学生运动领袖,却也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1947年10月25日,于子三到火车站去接校友,因时间太晚,一起投宿杭州的大同旅馆。26日凌晨,于子三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们用尽酷刑,逼于子三供出党的秘密,说出全国学联的情况,但他始终保持革命者的高尚气节,忠贞不渝。10月29日,于子三在狱中被迫害致死,年仅23岁。

其实战争离我们从来都不远,在几十年前,先辈们放弃了他们的生命,才有我们这样和平的年代,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

几十年来我们从食不果腹,到温饱到小康,我们已经从抗日的阶段到了民族复兴的阶段,实现了很多的梦想,飞天梦、奥运梦、诺奖梦、强国梦。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中国梦就是我的梦!让我们一起做勇敢的追梦人。

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


近来,我读了《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这本书。

这本书共有四章,第一章是从启明星到东方红,第二章是神州大地换新颜,第三章是兴国富民画蓝图,第四章是百年逐梦新征程,主内容是讲述了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完这本书,使我更充分、深入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更深切的感受党的伟大和广大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我要讲的是第四章什么是小康?小康就是脱贫之路九龙山村,是出了名的光棍村,现在依然很出名,而这本书里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也是如此,而且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扶贫先扶志,破除等靠要思想,换起精气神挺起脊梁骨,是根本前提,有钱没钱,大干三年。

以前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家,看见十八洞村的变化,纷纷留在村里,短短数年间,十八洞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们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百年潮涌红心闪闪放光彩


看《百年潮涌,红心闪闪放光彩》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带我见证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开始到走向繁荣,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在那时,红色基因已经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年代,你是否想过,脚下的你那每一寸土地,是谁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你是否看过,他们在战场上那将士一去兮不复还那视死如归的矫健身影。你是否听过,当那冲锋号角响起的时候,是谁用那一声声的呐喊,打到一个又一个敌人,捍卫我们的领地,保卫我们的家乡。没错,这群人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抗日战争,他们为祖国尊严而战;国共之战,他们为人民而战;抗美援朝,他们为和平而战。

其中,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战士虽然胜利,但也死伤惨重,其中,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打得最为艰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号称战无不胜的王牌军团北极熊军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较量,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杀死美军8万人,这场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从这次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便开始对美军进行反攻,让美军毫无招架之力,往兴南港一路溃逃。由于援军因天气原因迟迟无法赶到,一个团的志愿军只能用一己之力阻止美军撤退。可最后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天气寒冷,全军覆没。后来,当援军赶过来时才发现,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们全部冻成了一座座永恒的冰雕,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全趴在雪地里,致死将枪口对着美军,保持着战斗的姿势。每当我想起这样的画面时,都不禁对中国军人肃然起敬。

在生活中,当我们喊累喊疼的时候,你可曾想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可以在零下40℃的极端环境下生存,他们是坚毅之神,他们心中装的,没有私利,只有国富安邦,他们就是光荣的中国军人!如果我们也能有一颗坚毅的心,那中国就会因为我们而更加辉煌!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总起来说,范晔译《百年孤独》是一个非常可读的本子,又是作者第一个中文授权本,爱书人不可不收,尽管定价高点,也算是为之前的未授权本买单吧。但感觉也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于译者来说,译文注释稀少,本可再多些;前言后记俱无,读起来倒也省事,但对初读者来说,缺少了一个了解作者与作品的机会;再者,有一两处译文费解的地方,老张曾百思不得其解,具体内容而今倒是忘了。另一方面,于出版方而言,封面设计本可更精一些,套封有些失望,如果内封换为布面或缎面,那可能就接近完美了。哈哈,得陇望蜀,人之常情也。具体评价为:原文上上,译文上,印制中上。

《百年孤独》是一部不能只读一遍的书,至少读三遍才能理出头绪,前提是需用心读。老张的第二遍预备从上海译文黄锦炎等先生译本开始,时间待定。黄译本当是第一个从原文迻译的中译本,广获赞誉,出版时间当在1991年中国加入出版公约之前,老张收存的精装珍藏本似乎是1993年的数印本,当属于盗版本了,不过孔乙己说过窃书不算偷,中国又属于发展中国家,老马先生何必大动肝火呢,还好这次出售了中文版权,尽管索价不菲,哈哈,这是题外之话,扯远了。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自6月7日晚开读范晔译本《百年孤独》,经过10余天睡前醒后的卧读,今日晨终于通读一过,也算了却了多年的夙愿终于读过《百年孤独》了,否则,在文化人面前怪没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张周围文化人属稀有动物。

书是读完了,想谈点什么却难,因为老张不是评论家,更不谙翻译之道,不过,话还得从译文说起。范晔先生青年才俊,不过文笔却非常老到,这其中也许就有译不下去时狂读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经典作品之功,总而言之,译文的雅顺应该是老张能够一气读完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于老张而言,第二个原因恐怕就是书籍的装帧与印制比较合乎老张的口味,套封魔幻、内封素雅,传统大32开精装,字体大小适中,书签令老张喜爱有加,既便于阅读,闲暇还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张也许是过于看重形式了,但个人喜好没有办法。正是基于上述两点,老张才得以欣赏马尔克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著。魔幻现实主义,这名字起得真正科学,或者说是很真理。历史和现实,人世和它世,真实和虚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百年的孤独融汇始终,马孔多小镇的兴亡也贯穿始终。或许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寓意,老张领会不了,至今连到底写了老奥家几代人也没有理清。但这并不妨碍阅读,照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或许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说魔力。上海译文黄锦炎等先生译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张一直未能通读,今日想来也许有年龄的原因,年轻匆忙,很难在一个点停留过长时间,小张没读的书只能留待老张了,哈哈。人与书,有没有缘、有没有分、有没有缘分,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论,这个说不好,不好说,只好不说也罢。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孤独随时出现,那我们能怎么办呢?何不附和它笑几声。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去抵抗孤独,但请记得,它在我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生活总缺不了孤独,这并不意味着在你开心的时候无所担忧,在你伤心的时候无所感动。孤独并不是可怕残酷的敌人,若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它,那便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虽然是难以理解并接受的作品,但这不正是经典所在吗?只有我们反复地去品味,去感受,才能够真正学到里面的东西。阅读经典,需要我们很大的耐心,并不是要你非得在第一时间完全理解,而是在每一次阅读之中都有另一番体会。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无法摆脱孤独,只是在某个过程中,愈加地陷入深深的孤独的无奈感中。随着这部小说发展的情节,我渐渐地体会到了这座城市孤独的由来,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是人与外界的联系,都值得去反思。就像里面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正是这种让人窒息得比死还难受的孤独与寂寞之感,让人想要不顾一切地解脱却解脱不了,唤起的不正是我们这些时常独自一人舔舐孤独的人吗?在该作品中,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却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在布恩迪亚家族中漫长的几代人中,他们有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这个家族似乎没有弱点,但也不过只是经历了短短的百余年,有关他们的记忆,很快也就无影无踪了。

遭受百年孤独的大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百年孤独》以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团结国家的渴望。第一次读完这部小说,理解肯定是浅层的,若没有来回读过几遍,其中的蕴含难以接受,正是这个原因,这部小说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孤独的气息也在读者身上蔓延开来。在感受这种深深的孤独之外,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当时作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处于那个时候的拉丁美洲的公民,就是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死去的。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2、时间在故事里看着总是快的,但是转眼百年多的沧海桑田,从初代的勤奋耕耘到末代的荒凉颓败,真让人有种难以言明的感慨。发散一下,觉得儿女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像乌苏娜瞎了之后想起来的那些,她眼中真正勇敢的人其实是雷贝卡,而她自己心爱的子孙们没有一个拥有她所希望他们拥有的勇敢勤奋的美德。连小说前期的视点主角、前期我最喜欢的奥雷连诺上校也木有。

3、这个故事通篇看下来除了感慨家族的没落之外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关于ZF和商人对当地人民造成的伤害除外作为东半球的人,对西半球南边那个太过遥远的拉丁美洲真是知之甚少,真如小说后面附录里所说具有如此深的历史意义的话,也许布恩蒂亚家族就代表了最原始、最蓬勃、简单又有开拓精神的拉丁原住民?然后后来的ZF和香蕉公司就像侵略者,侵略了这块土地,在得不到利益的时候就果断抽身而去只剩下破败的小镇了。

而最后马孔多整个的消失,大概就是要改掉原始的社会风气?

4、故事里印象最深的3个人:梅尔加德斯、乌苏娜和菲兰达。虽然最后一个我对她实在十分讨厌,但是依然觉得这个人的个性塑造得合情合理且十分鲜明。乌苏娜代表了这个家族的兴,也代表了这个小镇的兴,她的勤奋和朴实为这个家庭创造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菲兰达代表了亡,扼杀了人性,拒绝接受新事物,迷信又保守,即使布恩蒂亚家因为历史的原因早已积累下衰败的因子,她却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梅尔加德斯则是代表了局外人,似乎是一个先知的角色,他带来了新的科技,知道故事的一切发展,他更像是一种力量而非真实的存在。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字

在卓越和当当上都没有看到卖,原版书又读不懂,所以很淡定地读了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电子书。

在韩度百科百年孤独词条里,第一句是: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读完甚至还没读完的时候,脑海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魔幻现实主义神马的完全搞不懂有木有!!看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孩纸们你们都伤不起啊伤不起!

小说的描述其实比较混杂。第一句就是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想起balabala这样的描述,在小说的内容中也有大量回忆以前或者先预知以后的写法,而且多半是多线穿插。小说的描写风格绝对不属于普通小说那种活色生香的生动,但是相当流畅,人物个性也塑造得丰满。

好吧,这些其实说了跟没说一样世界级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在写作基本功方面自然是无可挑剔。整本书看下来之后,我的感想只有一些非常之散碎、非常之无厘头的。

1、历史在不断地重复,布恩蒂亚家的人永远带着那么一股清冷的孤独,男女都一样,连有着同样名字但是不同辈分的人都有着相似的气质。书中那一遍又一遍强调的孤独真让人觉得好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