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周恩来》有感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1-10-31

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呐喊,让我们认识了从小立大志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十分敬佩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他让我们明白了:挫折是成功之父。

他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生父周贻能长期在外省做小职员而且经常失业,所以全家的生活很艰难;周恩来还有三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氏,她们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了周恩来。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大鸾。传说中,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好景不长,1907年,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和养母就相继去世了,年仅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天。读到这里,我开始为周恩来难过起来,我们10岁时正在学校里开心地读书、玩耍,而年少的周恩来竟然已经挑起了家庭重担!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挑起家庭重担谈何容易!周恩来一次次忍痛割爱,卖掉了贵重的物品,得到的钱连塞牙缝都不够。看着家里屈指可数的物品和饿得直哭的弟弟们,他更是心如刀绞,可是急有什么用?他仍然很坚强,不停地想办法:向别人借、自己种粮食就这样,他硬是用独立好强的信念熬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而与此同时,他也练出了沉着稳健的性格,让他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挫折丝毫不软弱。不敢想象,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周恩来居然能够熬过来!这件事竟然让他变得更坚强了。

看看我们,出生在和平时代,还这么地浪费,让父母操心,不好好上学,面对着幼年的周恩来,我们怎么也比不上啊!遇到一点挫折就哭个不停,遇到事情就傻眼了,根本谈不上能挑起家庭重担!周恩来呢?他和我们一点也不一样,对比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骨朵是不是应该感受一下温室外的风霜雨雪呢?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少年周恩来》读后感(通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周恩来远大的理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课后复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爸妈的无私关爱。要像少年周恩来那样,不只关注课本学习,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多关心国家大事,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少年周恩来》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书中周总理的命运和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周总理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圣的领袖,他的名字光芒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周总理自幼就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是个早慧孩童,可不幸的是,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生母万氏去世了,周恩来一个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周恩来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别看他年幼尚小,却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再想想我,从小就由我外婆抚养大,什么粗活也没做过,就连拿拖把的劲也没有,再想想周恩来,从小就开始吃苦头,真是差别太远了。1910年,周恩来12岁了,他去北上求学,周恩来各门学科都十分优秀,尤其是书法,作文,英语,经常拿班上第一。毕业后,他又去考南开大学,考试成绩出来了,周恩来的成绩十分优异,顺利的进了南开大学。周恩来说到做到,南开大学的课上讲的都是英文,一次数学课,周恩来怎么也听不懂老师讲的英文,便暗暗下决心恶补一下英文。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了,坐在书桌边,不停地背诵那些难懂的英文单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对于周恩来来说,一个小时可以掰成两个小时来用。后来他又去日本留学,去国外见识,寻找救国的良方。

周总理,您是如此的为国操劳,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您付出了太多太多,因为您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向您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精选:《周恩来传》怎么写


《 周恩来传》是我在暑假读的一本书,在我心目中,周恩来是新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周恩来从小就有伟大的志向。在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回答我为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还有的同学回答我为明理而读书,先生就是这么讲的......校长听了点了点头,接着校长又问周恩来你呢,你为什么而读书?当时才12岁的周恩来站起来回答说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他的一生中,他确确实实为了这一句话付出了行动。青年时的周恩来去了很多国家寻求救国道路,最后认定: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他加入了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了党的创始人之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通过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从小就应该有伟大的志向,并为了这志向不断的奋斗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汇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黄晖的小说《恰同学少年》一路走红,令广大读者爱不释手,并且深受鼓舞和教育。其同名电视剧接连在各地电台热播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觉,凝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品味叙述手法来解读那个特殊年代的激情岁月。小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习生活为背景,充分展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新一代青年敢作敢为的青春,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奋发向上的斗志,志存高远,改造旧中国与旧世界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歌颂他们教书育人的创新精神。

看完这看部作品,我们不禁感慨:古老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初重新找回了青春,青春的血液又开始在这古老的土地萌芽流动。它所体现的精神让人热血沸腾。

全书洋溢着青春活力,健康的气息,更多的是时代青年的新生、社会教育的新生、苦难中国希望的新生。时代青年的新生是这部作品的浓墨,是主线,沿着它的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变革中的社会,希望萌芽的社会。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

叫花子开粥厂,穷师范招学生。横批:挤破脑壳。

读《自律》有感怎么写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自律的意思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师长担心。

我以前不懂得自律,总是管不好自己。例如:以前写作业总让爸妈催促,不能主动完成,让爸妈担心;另外,以前在学校不能按时交作业,总是挨老师的批评,老师生气,自己也非常难过。

但是,现在通过国学课的学习,让我懂得了自律,我能做得比以前好了。比如:作业能按时完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做作业,把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不再让爸妈操心;在学校,我能做到按时交作业,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也变得非常开心。

此外,我在别的许多方面也做得越来越棒。因为,我长大了,懂得了自律这种好品质。我要用好它,再次深深地体会它,把它发扬光大。

读《刘胡兰》有感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刘胡兰被捕了。敌人想让刘胡兰告诉他们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只要说出一个就给100元钱。刘胡兰说:不知道。敌人威胁她不说就杀了她,她还是说不知道。敌人把她打的鲜血直流,刘胡兰无比坚强,一点都不动摇。敌人把她拉到广场上,当着她和老乡的面扎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继续威胁刘胡兰不说就和他们一个下场,这时刘胡兰自己走到扎刀前光荣牺牲了,那年她才15岁。

从这个故事里我懂得了,不能向困难低头,更不能屈服于敌人。

读《勤学》有感怎么写


今天在国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勤学》这篇课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古人是怎么刻苦学习的,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勤奋刻苦学习。

古代的人们学习的时候没有灯,他们就捉萤火虫放在袋子里来照明,而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他们没有书就把竹子削成片用来抄书,而我们现在用的是带图的彩色课文,电子书等。古人为了读好书头悬梁,锥刺股,用来提醒自己,他们没有条件却自己创造条件,而我们现在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却不认真,不刻苦,不好好的学习,我们和古人比起来真的很惭愧。

我们要把古人对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永远的记在心中,病像他们学习,刻苦认真的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