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小班小狗教案

发表时间:2025-02-12

2025折纸小班小狗教案(经典3篇)。

折纸小班小狗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 、理解、学说童谣,尝试运用合适的表情、动作进行角色问答

2 、感受用太仓方言说童谣的新奇和有趣

二、 活动准备

1、 手偶两个:张家老伯伯、养狗人各一个

2 、与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四张

三、 活动过程

1 、玩童谣游戏《点点虫》导入

(点点虫,虫儿飞;点点兔,兔儿跳;点点鸟,鸟儿飞;点点狗,狗儿跑)

2 、依次出示小狗图片,初步理解童谣内容

——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刚刚出生的小狗呀?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刚出生的小狗眼睛没睁开了,它还在吃奶,它还不会走路呢!

3 、初步欣赏,感受童谣

(1)第一次欣赏

——教师完整念,并配以手偶

——为什么觉得很有趣?在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2)再次欣赏

——教师再次念童谣

——张家老伯伯一共去捉了几次小狗

——为什么没有捉到?第几次捉到了小狗?

(3)老师第三次念童谣

4 、尝试运用合适的表情、动作学说童谣

(1)师幼角色对念

(2)尝试加入动作表现

5、 角色问答

——一半幼儿演养狗人,一半幼儿演张家老伯伯,进行角色问答

——交换角色

附:童谣《捉小狗》(自编方言版本)

咄咄咄! 咄咄咄! 咄咄咄! 咄咄咄!

啥人来? 啥人来? 啥人来? 啥人来?

张家老伯伯来, 张家老伯伯来, 张家老伯伯来, 张家老伯伯来,

来做啥? 来做啥? 来做啥? 来做啥?

捉小狗! 捉小狗! 捉小狗! 捉小狗!

小狗眼睛非应张开! 小狗了郎吃奶奶! 小狗哎非会走路了! 拿哦!捉去吧!

折纸小班小狗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

4、享受折纸的乐趣;

5、加深对狗的认识。

6、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7、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狗"比比"手偶,它给幼儿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出示一幅完整的全家福,让幼儿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比比"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比比"的哥哥、姐姐,他们不高兴了,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不明白的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见图2)4、每人发一个折好的小狗头自己探索发现,再对照步骤图自己折狗头。

5、折完狗头,再提议让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嘴巴画上。

6、用浆糊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在折纸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折纸小班小狗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3、懂得怎样和小狗相处,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教师提问:

①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

3、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

4、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想了解更多【折纸小班小狗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折纸小班小狗教案